本文目录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的意思松阳松阴溪南门大桥的来历黄大仙是谁 讲的是谁一、译文
水像美人流动的眼波,山如美人蹙起的眉毛。想问行人去哪里?到山水交汇的地方。
才刚送走了春天,又要送你回去。假如你到江南,还能赶上春天的话,千万要把春天的景色留住。
二、出处
宋·王观《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三、原文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
眉眼盈盈处。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扩展资料一、创作背景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是北宋词人王观在浙东府治绍兴(越州大都督府)创作的著名诗词,
二、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词。起拍“水是”、“山是”两句,含意丰富,启人遐想。词人把明澈的水流喻为美人的眼波,把青黛的山峦喻为美人的眉峰,极言浙东山水的漂亮可爱。
下片抒发词人的情怀。“才始送春归”,点明这里春刚逝去,说明词人心中满怀着伤春之愁;“又送君归去”则再添了别恨,心情就更痛苦了。最后两句是词人对鲍洗然的祝愿:希望他生活在“春”里。这个“春”既是反映鲜花如锦的春天季节,也喻指他与心上人生活在一起。
词的上片着重写人,起首两句,运用风趣的笔墨,把景语变成情语,把送别时所见自然山水化为有情之物。当这位朋友归去的时候,路上的一山一水,对他都显出了非凡的感情。
那些清亮明亮的江水,仿佛变成了他所想念的人的流动的眼波;而一路上团簇纠结的山峦,也似乎是她们蹙损的眉峰了。山水都变成了有感情之物,正因为友人鲍浩然在归途中怀着深厚的怀人感情。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王观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松阳地处浙西南山区的松古盆地,自东汉建安四年(199)置松阳县至今已有1800多年的历史了。其中,唐武德三年(620),曾升松州,武德八年(625),仍复为松阳县。唐贞元间(785¬—805),因县治古市屡遭水患,就迁移到了今天的县城所在地——西屏镇;天宝三年(910)吴越王钱镠改松阳县为长松县,天福四年(939)又改长松县为白龙县。自宋咸平二年(999)复名松阳县后,县名沿用至今已有1000年。
松州古邑,长松山水;千百年来,这里始终是一片美丽的沃土,土地平旷,良田万顷,山水形胜,物产丰饶。在这景色迷人的桃花源里,人们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繁衍生息着一代又一代的田园人家。但是作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今天的这里依然保存着宋朝的古塔、元代的堰渠、清朝的檐瓦和明清商业街,以及商业街旁蒙着厚厚尘埃的雕梁画栋的民国骑楼,保留了汤兰公所、詹氏兄弟进士牌坊、基督教堂、黄家大院、潘姓大屋、鹦鹉冢、石仓古民居等历史文化遗迹,还记载着望松禅院、状元坊塔、儒林坊、稼轩书院、积诚草舍、俭公中学等等早已被后人遗忘的地名。地名,这些有着和生命一样丰富、深刻含意的地名,就像一轴轴绵延不绝的历史画卷展现在了后人的面前。
一、松阳地名命名的基本状况
松阳县东连莲都区,西南邻云和县、龙泉市,西北接遂昌县,东北毗邻武义县;东西最宽距离53.7公里,南北最长距离40.2公里,总面积1406平方公里;辖5镇、15乡、6个社区居委会、401个村委会、1059个自然村;人口23.14万。松阳县城区、乡村的地名包罗万象,种类繁多。据统计,松阳县地名数据库共收录各类地名1961条,其中行政区划和居民地名称1241条,专业部门使用的名称165条,古迹、游览地、单位及其他人工建筑名称371条,自然地理实体名称184条。这些地名有的以山、水命名,有的以姓氏命名,有的以植物命名,有的以建筑物命名,还有的以传说命名。它们大致分类如下:
1、以山得名。如松阳,因地处长松山之南,故名;西屏,原名紫荆村,因西边有西屏山,故名;青云塔,以青云山得名;包安山,以地处包安山下得名;乌形山,因地处乌形山旁,故名;横山,因村西有横山得名;小岭头,以地处小岭头得名;田岗,村四周是山岗,中间是小田畈,故名;岗下,因村在石龟山岗下得名;龙虎坳,以地处龙、虎两山山坳中,故名;黄山头,村处黄茅草山头,以山得名;鲁峰,以村东南有鲁峰山得名等等。
2、以水得名。如霭溪,地处霭溪边得名;大潘坑,以地处大潘坑得名;横坑,以地处横坑口得名;后湾,以地处后湾得名;洋坑埠头,以村濒小港,昔日船只木筏,到此停泊装卸,故名;牛角湾,以溪流弯曲如牛角,故名;吕潭,以村头、村脚各有一潭,其形像吕字,故名;塘里源,以村处山源里,村口有一水塘得名;交塘,村四周山头交接,中间低洼似塘故名等等。
3、以田地得名。如平卿,因村在高山中一片平地上,常有云雾笼罩,如平地达青天,原名平青,后演为平卿;酉田,因村处高山,田水贵如油,原名油田,后演为酉田;田铺,黄姓人在田边搭铺始居,故名;大畈,地处大田畈中,故名;安成畈,地处安成畈,以畈得名等等。
4、以地形、地貌得名。如狮子口,以村后有一块形似狮子张口的岩石得名;牛角圩,因村处河边形似牛角圩地得名;石马铺,因村西有岩石似马,故名;百步,村南有百步岭,以岭得名;馒头山,以村边有山如馒头得名;燕田,村处山腰,形似燕窝,周围多田,故名;丁钟塆,有岩石形如金钟,原称金钟塆,后演为丁钟塆;潘八,昔日由潘姓人建村,屋后山呈“八”字形,故名;半古月,以村边有似半鼓形、半月形两座小山而得名;玉岩,以村北面大山有岩石色白如玉得名等等。
5、以方位得名。如邵山脚,以村处邵山山脚得名;水南,以村处松阴西南岸,故名;岩下,以村处南岩山和尚岩山之下得名;上河,因村在黄岗坑和松阴溪岸上,即在河之上,故名;周岭根,以周姓人始居,村处山岭下得名;半岭,村在山岭之半得名;源口,因村在七都源口,故名;岱头,因村在南岱山之巅,故名;东田,村东有田畈,故名;南州,因村处松阴溪南沙洲上,故名;寺岭下,古时,村前西南面有一大寺,村在大寺前之山岭下,故名;西河,以村处茅溪西岸得名;青田码道,此处从前居民多为撑船的青田人,路通码头故名等等。
6、以植物得名。如朴子弄,以弄内曾有朴子树得名;杨柳街,此地曾有杨柳树得名;淡竹,此地曾产较实心的竹子,俗称淡竹;紫草,以产紫草得名;横樟,村口庙边有古老大樟树一棵,枝干横伸路外,以横樟得名;枫坪,村处多枫树的山坪,故名;梨树下,以村有大梨树得名;箬寮岘,因山尖竹箬丛生,箬密且大,人隐其下如入山寮,故名;大树后,村前有大桉树,以村处大树后边得名等等。
7、以建筑物得名。如金梁,以村东有元朝所建金梁堰得名;板桥,村在板桥坑边,原多木板桥,故名;瓦窑头,因村多瓦窑,又处大桥头上,故名;高亭,前人在村前高山上,用大石垒成石亭,故名;仪桥,村前有仪隆桥,以桥名村;水碓弄,以弄内曾有水碓得名;大井弄,以弄内有水井得名;仁寿坊弄,以弄口曾有仁寿牌坊得名;太平坊路,以曾有太平牌坊而得名;延庆寺塔,因塔位于延庆寺前得名;永宁路,因唐朝道士叶法善的永宁观得名等等。
8、以姓氏得名。如叶村,以叶姓人建村得名;王村,以王姓人始居得名;金村,以金姓人始居得名;蔡宅,以村名多蔡姓得名;潘村,以姓氏得名;程徐,以村多程姓徐姓得名;黄家大院,因经黄氏家族百年苦心经营成当地望族而得名;张家弄,以弄内多张姓得名;叶家弄,以弄内多叶姓得名;王家弄,以弄内多王姓得名;詹氏兄弟进士牌坊,因古代进士詹雨、詹宝而得名等等。
9、以行业、用处得名。如草纸弄,因弄口曾为草纸市场得名;烟行弄,清朝有表兄弟二人在此弄内开设烟行得名;纸厂弄,因弄内设过纸厂得名;酱园弄,以弄内曾有一酱园得名;马房弄,以弄内曾有马房得名;黄店,此地过去曾有市面,行店较多,称行店,后改为黄店等等。汤兰公所,以清代汤溪、兰溪驻松阳布业商人投资兴建的集会议事、洽谈业务、文化娱乐等公共活动场所而得名等等。
10、以宗教及寺庙得名。如朱子祠路,以原朱子祠得名;耶稣堂弄,以弄内有耶稣堂得名;詹祠路,以詹氏宗祠得名;毛祠弄,以曾有毛祠得名;叶祠弄,以弄内有叶祠得名;四相公弄,以弄内有四相公殿得名;潘后街头弄,以弄内有潘氏宗祠得名;上天后宫弄,以弄西口曾有上天后宫得名;五福弄,以五福社庙得名;真君弄,以弄内曾有真君殿得名;信义弄,以弄口曾有信义社庙得名;常安弄,以弄口曾有常安社庙得名;明德路,以弄内有明德社庙得名等等。
11、以吉祥兴旺或传说得名。如上安,因村在松阴溪西岸,地势较高,历经洪水未受害,为庆吉祥,取名上安;高丰,因粮食高产丰收,故名高丰;可重旺,据传建村时曾遭火灾,为祈后代兴旺,取名可重旺;石仓,传说从前村旁有古庙,庙内有一岩洞,每天有米涌出,称为石仓;下马坑,相传宋朝湖南人肖元载曾任衢州知县,在古市娶妻住此,后因肖被人陷害,其妻在村坑边建祠志哀,来往官员感其节义,下马入祠参拜,故名;黄公渡,相传宋朝状元黄公度隐居于此,且山下有渡,遂取名黄公渡;下马街,街内祠外大门立有下马石,故曰下马街;鹦鹉冢,南宋松阳词人张玉娘死后与她的侍女霜娥、紫娥及生前畜养的鹦鹉埋在一起,故曰鹦鹉冢等等。
二、松阳地名的文化内涵
文化是特定空间发展起来的历史范畴,包括人类群体活动的一切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及社会关系等各方面的特征。地名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给地理实体、行政区域或居住地所起的名称,是词汇的组成部分,有着丰富的文化元素。松阳置县已有1800多年,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一方面它与外边的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另一方面又有着自己的文化特点。
因为地名是人类活动的产物,它记录了人类探索世界与改造社会的行踪,就象一枚枚活化石,是历史的见证,更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它真实地反映了一个地方的地理、历史、语言、文化,同时也反映了群居一个地方人们的心态和风俗等,是地方文化的具体体现。虽然松阳地名随着社会活动的需要而产生,也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变化,它们有的被沿用,有的被淘汰,还有的被更新,但是纵观1800年的历史发展,松阳地名反映了松阳的历史文化,折射出了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反映了当地生活环境与耕读文化。
“唯此桃花源,四塞无他虞”的松阳,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这里民风纯朴,耕读传家,自古被人称为金瓯玉盘,但是千百年来,它实际上也长期处于一种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的农耕文明社会中,男耕女织,种田、种田、万万年,是它最真实的生产、生活场景。从松阳地名中那么多的山,那么多的水,那么多的地形、地貌,我们看见了那些缀在松古大地上如星星一样散落在旷野上、山岗上、山脚下、山坳里、田畈旁、溪水边、水塘旁的田园人家,它们是一代又一代人出生的记忆。田园,是祖先尸骨所安,自身灵魂所寄之处;田园就是家园。人们在家园里春播夏种,秋收冬藏;人们在家园里出生、在家园里长大,在家园里老去;祖祖辈辈的先人们离开这个世界后,就埋在了家园附近的土山上。
但是,松古盆地恬静淡雅、青山秀水的风光和自足闲适的日子并没有让人们忘记读可荣身,耕可致富的人生梦想。博取功名、光宗耀祖一样是这里一代代莘莘学子的美丽憧憬与追求。科举制度的推行在文化得到普及的同时,也给读书人带来了希望。特别在宋朝,松古大地大兴讲学之风,稼轩书院、紫阳书院、第一明善书院,书声朗朗。南宋著名理学家、思想家朱熹也来此讲过学。从宋朝嘉祐(1061)至咸淳(1271)211年间,松阳曾有81人考中进士。在民间,人们还立起了进士牌坊、儒林坊、状元坊塔,来旌表宣扬读书人。在这种浓郁的耕读文化思想影响下,普通农家子弟读书入仕、光耀门楣已不再是遥远的梦想;松古大地上牛角挂书、沙地练字、田头秀才等场景的出现,赋予了这里真正意义上的耕读文化的深入人心。
二、反映了当地社会经济文化生活。
人们的日常生活总是与经济紧密相连,松阳经济的发展也可以从地名中反映出来,特别是那些以行业命名的地名,不仅反映一个地方的行业特点,更是本地经济发展的有力依据。千百年来,素有“处州粮仓”之称的松古盆地,以其土地肥沃,物产丰饶,养育了一代又一代的松阳人。这座古老的小城不仅给本地居民带来了自耕自足、衣食无忧的生活,而且还是水陆交通闭塞的浙西南山区的交通枢纽。
松阴溪自古水运繁忙,旧时古城南门溪摊外码头相连;曾几何时,这里帆樯林立,舟楫如蚁。初夏时节,一轮夕阳斜挂青田码道巷口,地处衢州、处州、温州水路交通要道的南门码头溪摊上,脚着草鞋的船工正在来来往往地搬运货物,有人把货船上的布匹、食盐,一袋袋背上岸,也有人把一箱箱的烟叶、山粉等本土货物装上商船,运往远方。松阴溪的青山绿水间,千帆往来,橹声唉乃,呈现出了一片吵杂繁忙的景象。
每天黎明,寺庙里的行者沿街打更报晓。沉睡的人们在报晓声中起床,城门打开,店铺开门,卖早点的也忙碌起来,桌椅发亮,碗筷整洁,多种风味小吃,有粥有饭有点心。古老小城新的一天开始了。每逢农历一、六的集市日,挑夫走卒、驴马车辆,络绎不绝,人声鼎沸;米行、柴行、烟行、鸡行、猪行、牛行,街市各种买卖开张。太平坊路上卖纸的、卖烟丝的,卖炭的,卖草药的,卖时鲜水果和蔬菜的,各种吆喝声此起彼伏。汤兰公所内,银光闪亮,铮铮作响,商贾来往,人头攒动,布匹交易场面火爆,纤细的手指在紫黑发亮的算盘上飞舞,“噼里啪啦”清脆的珠子撞击声,像骤雨般落在了人们的耳朵里。
三、反映了当地人们的宗教生活。
松古盆地这片古瓯越人繁衍生息的乐土,曾以其历史悠久,山清水秀,人杰地灵,物产丰饶饮誉一方。同时,自从南朝梁开始,道教、佛教在松古大地广泛传播,到宋朝咸平二年建延庆寺塔藏舍利,佛教达到兴盛时期,及清朝末期,基督教、天主教相继在这里流传,至今已有1400年的历史了。县内各教同布、和谐相融;先后曾有各种寺、庙、观、殿、庵、教堂等宗教建筑200余座。这也可以从现存的各种地名中反映出来。
宋朝、明朝?还是清朝?曾几何时,有人来到了松阳这座古老的县城。当他走过那些散落在小城各个角落、蜿蜒曲折的小巷,走过绿树红花,蓝天白鹭的城郊,欣赏着眼前美丽的街景风光的时候,一定看见了上天后宫、五福社庙、真君殿、信义社庙、常安社庙、明德社庙、秀峰寺、延庆寺,看见了无数来来往往的善男信女们,在这白墙红柱青瓦的寺庙内烧香拜佛。寺庙檐下袈裟影动,香烟缭绕,烛光摇曳,有人占卜看相、看风水,有人算命拆字、选吉日,阿弥陀佛,好不热闹啊!实际上,这就是千年以来当地宗教生活的一个缩影。
今天的人们,当你走入小城的时光深处,当你沉迷于小巷幽深寂寞和岁月沧桑的时候,在无意抬头之间,依然可以从某些油漆斑驳、灰暗古老、虚掩着的大门上,看见被岁月模糊了身形的门牌——上天后宫弄、五福弄、真君弄、信义弄、常安弄、明德路。某一个阳光如水的午后,如果你在小城里听到了一片悠扬苍凉的祷告声,那是耶稣堂弄内的教堂里有人正在虔诚地祷告,他们不停地胸前划着十字,向上天呼救,渴望遥远的天国有神的力量能够超度人间的痛苦与忧伤,苦难与不幸,罪恶与死亡。
四、反映了当地社会的宗族文化。
千年古邑,长松山水;田园人家,衣食无忧。虽然自从东汉建安四年置县到18世纪初的近两千年的松古盆地,差不多都处于与世隔绝的封闭状态中,但是“亲戚亲三代,宗族亲世代”的、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宗族文化,也在这里漫长的历史延续中生生不息。姓氏是标志社会结构中血缘关系的一种符号,有很强的文化色彩;以地名冠以姓氏更是宗法制度影响人们思想观念的一种有意或无意的具体表现形式。
松阳的许多地名都与姓氏有关。在广大农村就以“姓氏+村”为主要形式组成村名,如叶村、王村、金村、潘村、包村、翁村、李家、汤家、兰家村、朱山村、张山村、程徐村、叶家村、陆家村、郑家村、蔡宅村、黄家大院、潘姓大屋等。在县城就以“姓氏+祠”为主要形式组成街道名,如程祠弄、毛祠弄、詹祠路,潘祠弄、潘祠前弄、叶祠弄、潘后街头弄、张家弄、叶家弄、王家弄等。
这些云集了百家之姓的大、小村落和大街小巷,不仅反映了千百年来松古盆地人们生活居住的环境特点,也充分说明了宗族文化在这里世代人心中刻下难以磨灭的印迹。曾几何时,他们在自己族人的祠堂里或祈祷风调雨顺,或庆祝国泰民安,还村里村外地举行迎花灯、舞龙狮、赛龙舟等丰富多彩的各种民间娱乐活动。甚至也是众多宗祠里记录着影响后人的先祖们的功业与荣耀和族人们世代恪守的祖训,以及族长们不徇私情的威严目光,孕育出了松古大地一个个孝敬长辈、夫妻相敬、兄友弟恭、妯娌和睦、扶持弱小、忠孝节义、与人为善、仁义礼智信、勤俭持家等有着传统美德的大家族呢!
五、蕴涵了当地丰富的历史故事与传说。
几千年来,古老的松古盆地民风纯朴,耕读传家,钟灵毓秀,人杰地灵。松阳地名中蕴涵着不少历史故事和传说,从这些地名历史故事和传说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古老松阳历史尘埃中的缕缕痕迹。
传说古县城东门的下马街,是这样来的。明朝弘治年间这条街上出了进士詹雨。詹雨秉性刚直,处理案件,不徇私情,因被人诬告,皇上错杀了他。詹雨的冤情大白于天下后,皇上非常后悔、难受,就在街口上立了牌坊。还规定凡有官人路过此地,不论官职大小都要落轿下马,以示尊敬。后来,人们就把落轿下马,传成了下马街。
最有名的地名传说,还是松阳南宋时期女词人张玉娘与鹦鹉冢的故事。张玉娘自幼敏慧,工于诗词,15岁与青梅竹马的读书人沈佺订婚。沈佺因进京赴考得了伤寒而死,时年22岁。为此,张玉娘茶饭不思,郁郁寡欢,陷入了无限的悲伤与失落之中。5年后,27岁的张玉娘离开了人世,并与沈佺合葬于县城西郊的枫树林里。不久,张玉娘朝夕相处的侍女霜娥也悲伤而死,另一名侍女紫娥却“自颈而殒”,还有张玉娘生前畜养的鹦鹉也不吃不喝,悲鸣而死。人们就把“闺房三清”(即霜娥、紫娥、鹦鹉)陪葬在张玉娘和沈佺的墓旁,称为鹦鹉冢。这故事千百年来一直在松阳流传,虽有穿凿之嫌,但也反映了后人对一代词人张玉娘的无限敬意与怀念之情。
黄大仙祠系香港九龙黄大仙一座庙,占地约18,000平方米。
佢主要供奉东晋时南中国道教著名神祇黄初平嘅神座,儒、释两教嘅神祇如孔子、观音等神像。
啬色园黄大仙祠是香港著名庙宇之一,建筑设计极富传统特色,别具宁静平和的气息,是都市中的净土。
相传祠内所供奉的黄大仙,是「有求必应」的。
据祠内的《赤松子自述》记载,黄大仙原名黄初平,约於公元328年於浙江省金华县兰溪市出生
15岁开始学道,40年後,他的兄弟到山中寻找他时,见他能指石变羊,从此,两兄弟一起修练,双双为仙。因为他隐居於赤松山,故又称为赤松仙子。
在20世纪初,道长梁仁庵等人从广东西樵山普庆祖坛奉接赤松仙子宝像来港。
最初,他们在湾仔开坛阐教,奉拜赤松仙子。
1921年,他们经过仙人指点,选择了九龙狮子山下的龙翔道建祠。
後来,信众渐多,香火日渐鼎盛,成为港九著名庙宇之一。据说黄大仙「有求必应」,签文尤其灵验。
每年,不少善信争相在农历年大年初一抢头香,成为城中贺岁习俗之一。
啬色园黄大仙祠
黄大仙祠的建筑雄伟,金碧辉煌,极具中国古典庙宇的特色。
庙宇占地18,000多平方米,除主殿大雄宝殿外,还有三圣堂、从心苑等,其中以牌坊建筑最具特色,充分体现中国传统文化。
祠外的一个大牌坊,上著「赤松黄大仙祠」的大字。经过解签和算命看相的摊档
便会看见另一个内牌「第一洞天」
再拾级而上,又有「金华分述」牌坊,每个牌坊都有其宏伟的建筑特色和意义。
黄大仙祠内的九龙壁仿照北京九龙壁而建,壁上刻有中国佛教协会主席的题诗
增添黄大仙祠的中国传统特色。
历时两年的黄大仙祠大殿扩建及元辰殿建设工程已於2008年4月开展。
施工期间,大殿内的黄大仙像会移至祠内凤鸣楼礼堂供奉
原有大殿及殿前台阶会暂时封闭,祠内其他参神殿堂则如常对外开放。
祠内还有很多充满传统特色的建筑,如三圣堂奉祀吕洞宾、观音和关帝,墙上挂有万世师表孔子的画像。
祠内又珍藏不少道教、佛教和儒家的典籍,兼容儒、释、道三教。黄大仙祠赠医施药,也参与不少社会活动,近年更获批准在祠内举行婚礼。
祠内从心苑需收取入场费,开放时间为上午9:00至下午4:00,逢星期一休息。
其他供善信参拜的地方於每日上午7:00至下午5:30免费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