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12星座查询 > 文章页面

古代从小到老的年龄称谓有哪些(古代从小到老的年龄称谓有哪些称呼)

中国古代年龄称谓,涵盖了一生的智慧

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分享古代从小到老的年龄称谓有哪些的一些知识点,和帝师说八字看年龄的问题解析,大家要是都明白,那么可以忽略,如果不太清楚的话可以看看本篇文章,相信很大概率可以解决您的问题,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古代从小到老的年龄称谓有哪些65字文言文古代从小到老的年龄称谓有哪些

古代年龄称谓小集

从1岁到140岁,古人对年龄的称谓太美了 你的年龄在古代怎么称呼呢

襁褓:不满周岁。

孩提:两至三岁。

始龀、髫年:女孩七岁。

始龀、龆年:男孩八岁。说明:根据生理状况,男孩八岁、女孩七岁换牙,脱去乳齿,长出恒牙,这时叫“龀”,“龆年”或“髫年”。

总角:幼年泛称。

垂髻之年:指儿童。(古代小孩头发下垂,引申以指未成年的人。)

黄口:十岁以下。

幼学:十岁。(《礼记�6�1曲礼上》:“人生十年曰幼,学。”因为古代文字无标点,人们就截取“幼学”二字作为十岁代称。)

金钗之年:女孩十二岁。

豆蔻年华:女子十三岁。

志学:十五岁。(《论语》: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及笄:女子十五岁。(《礼记�6�1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

碧玉年华、破瓜之年:女子十六岁。(旧时文人拆“瓜”字为二八纪年,谓十六岁,多用于女子。)

弱冠:二十岁。(《礼记�6�1曲礼上》:“二十曰弱冠。”)

桃李年华:女子二十岁。

花信年华:女子二十四岁。

而立:三十岁。

不惑:四十岁。

天命:五十岁。(《论语》: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知非之年:五十岁。(《淮南子�6�1原道训》:“伯玉年五十,而有四十九年非。”说春秋卫国有个伯玉,不断反省自己,到五十岁时知道了以前四十九年中的错误,后世因而用“知非”代称五十岁。)

耳顺、花甲之年:六十岁。(我国自古以来用天干地支互相错综相合纪年,可组成六十对干支,因而称作“六十干支”或“六十花甲子”,所以六十岁又称作“花甲之年”。)

古稀:七十岁。(杜甫《曲江二首》:“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耄耋:八十、九十岁。(《礼记�6�1曲礼》:“八十九十曰耄。”人们根据这解释,把耄耋两字连用代称八、九十岁。)

期颐:百岁之人。(《礼记�6�1曲礼》:“百年曰期颐。”意思是人生以百年为期,所以称百岁为“期颐之年。”元人陈浩解释说:“人寿以百年为期,故曰期;饮食起居动人无不待于养,故曰颐。”)

65字文言文

1.六十五用古文的话怎么说

亲,65岁这个古文中称谓基本没有定义,给你介绍:不满周岁——襁褓 2~3岁——孩提女孩7岁——髫年男孩8岁——龆年幼年泛称——总角 10岁以下——黄口 13~15岁——舞勺之年 15~20岁——舞象之年 12岁(女)——金钗之年 20岁(男)——弱冠 13岁(女)——豆蔻年华 15岁(女)——及笄之年 16岁(女)——破瓜年华、碧玉年华 20岁(女)——桃李年华 24岁(女)花信年华至出嫁——梅之年至30岁(女)——半老徐娘 30岁(男)——而立之年 40岁(男)——不惑之年、强壮之年 50岁——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60岁——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 70岁——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 80岁——杖朝之年 80~90岁——耄耋之年 90岁鲐背之年 100岁——期颐古代年岁的别称总角:指童年。

语出《诗经》,如《诗/卫风/氓》“总角之宴”,又《齐风/甫田》“总角兮”。以后称童年为“总角”。

陶渊明《荣木》诗序:“总角闻道,白首无成。”垂髫:指童年。

古时童子未冠,头发下垂,因而以“垂髫”代指童年。潘岳《藉田赋》:“被褐振裾,垂髫总发。”

束发:指青少年。一般指15岁左右,这时应该学会各种技艺。

《大戴礼记/保傅》:“束发而就大学,学大艺焉,履大节焉。”及笄:指女子15岁。

语出《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笄”,谓结发而用笄贯之,表示已到出嫁的年岁。

待年:指女子成年待嫁,又称“待字”。语出《后汉书/曹皇后记》“小者待年于国”。

以后称女子待嫁的年岁为“待年”。《文选/宋文皇帝元皇后哀策文》:“爰自待年,金声夙振。”

弱冠:指男子20岁。语出《礼记/曲礼上》“二十曰弱,冠”。

古代男子20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年。左思《咏史》诗之一:“弱冠弄柔翰,卓荦观群书。”

而立:指30岁。语出《论语/为政》“三十而立”。

以后称三十岁为“而立”之年。《聊斋志异/长清僧》:“友人或至其乡,敬造之,见其人默然诚笃,年仅而立。”

不惑:指40岁。语出《论语/为政》“四十而不惑”。

以后用“不惑”作40岁的代称。应璩《答韩文宪书》:“足下之年,甫在不惑。”

艾:指50岁。语出《礼记/曲礼上》“五十曰艾”。

老年头发苍白如艾。《民国通俗演义》三十七回:“……我年已及艾,还有什么不满意的事?”花甲:指60岁。

以天干地支名号错综参互而得名。计有功《唐诗纪事》卷六十六:“(赵牧)大中咸通中效李长吉为短歌,对酒曰:‘手挪六十花甲子,循环落落如弄珠’。”

古稀:指70岁。语出杜甫《曲江》诗:“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亦作“古希”。皓首:指老年,又称“白首”。

《后汉书/吕强传》:“故太尉段颍,武勇冠世,习于边事,垂发服戎,功成皓首。”黄发:指长寿老人。

语出《诗经》,如《诗/鲁颂/宫》“黄发台背”。老人头发由白转黄。

曹植《赠白马王彪》:“王其爱玉体,俱享黄发期。”陶渊明《桃花源记》:“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鲐背:指长寿老人。语出《诗经》,如《诗/大雅/行苇》“黄台背”,“台”与,“鲐”通用。

《尔雅/释诂》:“鲐背,寿也。”老人身上生斑如鲐鱼背。

期颐:指百岁。语出《礼记/曲礼上》“百年曰期,颐”。

谓百岁老人应由后代赡养。苏拭《次韵子由三首》:“到处不妨闲卜筑,流年自可数期颐。”

《读者文摘》1983年第一期汤饼之期:婴儿出生三朝,称为“汤饼之期”。语出刘禹锡《送张盥诗》。

初度:指小儿周岁。语出清代文学家程允升《幼学故事琼林》。

后来亦泛指生日为“初度”,如六十岁生日称为“六十初度”。龆龀:指儿童。

语出《韩诗外传》卷一:“男八月生齿,八岁而龆齿……。女七月生齿,七岁而龀齿……”教数之年:指儿童九岁。

外傅之年:指儿童十岁。舞勺之年:指儿童十三岁。

以上皆出自《记》。破瓜之年:指十六岁女子。

这是旧时文人将“瓜”字拆为二八字以纪年。《通俗编/妇女》:“宋谢幼词:‘破瓜年纪小腰身’。

按俗以女子破身为破瓜,非也。瓜字破之为二八字,言其二八十六岁耳。”

“破瓜之年”亦谓六十四岁。《通俗编》又云:“若吕岩赠张泊诗:‘功成当在破瓜年’,则八八六十四岁”。

有室之年,男以女为室,女以男为家,故“有室之年”就是结婚之年。语出《礼/曲礼上》。

杖家之年:指五十岁。杖乡之年:指六十岁。

杖国之年:指七十岁。杖朝之年:八十岁。

以上称谓,皆出于《王制》。下寿:六十岁。

中寿:八十岁。上寿:一百岁。

以上称谓,出于《庄子》。花甲重开:一百二十岁。

古稀双庆:一百四十岁。此外,还有把六十岁以上的人统称为“耆老”,八十岁以上的人称为“大耋”。

亦有泛称老人为“龙钟”、“潦倒之年”的。《广韵》:“龙钟,竹也,老者如竹枝摇曳,不治禁持。

潦者,路之流水也,其颠倒阻滞,如人之遭际,故云。”。

2.全国卷语文必考65篇诗词文言文有哪些【只发名字就好

文言文(22篇)

1.《论语》六则

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

3.鱼我所欲也《孟子》

4.逍遥游《庄子》

5.劝学《苟子》

6.曹刿论战《左传》

7.出师表诸葛亮

8.桃花源记陶潜

9.三峡郦道元

10.师说韩愈

11.陋室铭刘禹锡

12.阿房宫赋杜牧

13.岳阳楼记范仲淹

14.醉翁亭记欧阳修

15.记承天寺夜游苏轼

16.赤壁赋苏轼

17.爱莲说周敦颐

王羲之的《兰亭集序》

陶潜的《归去来兮辞》

王勃的《滕王阁序》

苏洵《六国论》

诗词曲(47首)

1.关雎《诗经》

2.蒹葭《诗经》

3.氓《诗经》

4.离骚曲原

5.观沧海曹操

6.饮酒(结庐在人境)陶潜

7.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8.次北固山下王湾

9.使至塞上王维

10.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11.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李白

12.蜀道难李白

13.望岳杜甫

14.春望杜甫

15.登高杜甫

16.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

17.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

18.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19.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20.观刈麦白居易

21.琵琶行白居易

22.雁门太守行李贺

23.赤壁杜牧

24.泊秦淮杜牧

25.夜雨寄北李商隐

26.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李商隐

27.绵瑟李商隐

28.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李煜

29.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李煜

30.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最异)范仲淹

31.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晏殊

32.登飞来峰王安石

33.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

34.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

35.念奴娇(大江东去)苏轼

36.游山西村陆游

37.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辛弃疾

38.水遇乐(千古江山)辛弃疾

39.过零丁洋文天祥

40.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41.己亥杂诗(浩荡离愁白日斜)龚自珍

陶潜的《归园田居》

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

王维的《山居秋暝》

高适的《燕歌行》

柳永的《雨霖铃》

李清照的《声声慢》

3.题目5到7字,古诗65字

1、《出塞》【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2、《塞下曲·其一》【唐】王昌龄

蝉鸣空桑林,八月萧关道。出塞复入塞,处处黄芦草。

从来幽并客,皆向沙场老。莫学游侠儿,矜夸紫骝好。

3、《塞下曲·其二》【唐】王昌龄

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

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

4、《出塞》【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5、《凉州词》【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6、《关山月》【唐】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7、《从军行》【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8、《塞上听吹笛》【唐】高适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戌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9、《渔家傲·塞下秋来》【宋】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0、《塞下曲·其二》【唐】卢纶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11、《塞下曲·其三》【唐】卢纶 1、江南

汉乐府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

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2、敕(chì)勒(lè)歌

北朝民歌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qióng)庐,

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4.初中课外文言文原文、翻译和答案61—65(金版)

范式守信

范式字巨卿,少游于太学,与汝南张劭为友。劭字元伯。二人并搞(请假)归乡里。式谓元伯曰:“后二年当还,将过尊亲。”乃共克期日。后期方至,元伯俱以白母,请设馔(酒食)以候之。母曰:“二年之别,千里结言,尔何信之诚也?”对曰:“巨卿信士,必不违约。”母曰:“若然,当为尔酿酒。”至其日,巨卿果至,升堂(登上大厅)拜饮,尽欢而别。

译文:范式字巨卿,山阳金张(今山东金山县)人。年轻时在太学求学,与汝南张劭是同窗好友,张劭字元伯.两人同时离开太学返乡,范式对张劭说,二年后我将到你家拜见你的父母,看看你的孩子。于是约好了日期。当约好的日期快到的时候,张劭把这件事告诉他母亲,请他母亲准备酒菜招待范式。母亲问:你们分别已经两年了,相隔千里,你就那么认真地相信他吗?张劭回答:范式是一个讲信用的人,他一定不会违约的。母亲说,如果真的是这样,那我就为你酿酒。到了约好的那日,范式果然来到。大家一起饮酒,尽欢而别。

顾荣施炙

原文:

顾荣在洛阳,尝应人请①。觉行炙人有欲炙②之色,因辍③已施焉④。同坐嗤之。荣曰:“岂有终日执之而不知其味者乎?”后遭乱渡江,每经危急,常有一人左右。已问其所以,乃受人也。

注释:

1.应人请:赴宴。

2.欲炙:烤肉。

3.辍:让出,施舍。

4.施焉:施,给;兼词“于之”。

5.左右:帮助。

6.所以:这样做的原因。

翻译:

顾荣在洛阳时,应别人的邀请去赴宴。(在宴席上)他发觉烤肉的下人脸上显露出对烤肉渴求的神色,很想吃几块。于是他拿起自己的那份烤肉,让下人吃。同席的人都耻笑他有失身份。顾荣说:“一个人每天都烤肉,怎么能让他连烤肉的滋味都尝不到呢?”后来战乱四起,晋朝大批人渡长江南流,每当(顾荣)遇到危难,经常有一个人在顾荣左右保护他,于是顾荣感激的问他原因,才知道他就是当年端送烤肉的仆人。

思想:

赞扬了顾荣推己及人,肯为别人着想的品质;

俗语: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或好人有好报。

腹黄享杀子

原文:墨者有巨子腹黄享,居秦。其子杀人。秦惠王曰:“先生之年长矣,非有它子也。寡人已令吏弗诛矣。先生以此听寡人也。”腹黄享对曰:“墨者之法曰:‘杀人者死,伤人者刑。’此所以禁杀伤人也。夫禁杀伤人者,天下大义也。王虽为之赐而令吏弗诛,腹黄享不可不行墨者之法。”不许惠王,而遂杀子。

子,人之所私也,忍所私以行大义,巨子可谓公矣。

《吕氏春秋·孟春纪·去私》

译文:墨家学派的一个领袖腹黄享在秦国居住。他的儿子杀了人,按照法律应该判处死刑。秦国国君秦惠王对他说:“先生你年龄大了,又只有这一个儿子。我已经下令叫官吏不要杀他了。这件事情你就听我的吧。”腹黄享回答说:“我很感激国王你的恩赐。但是我们墨家的法律规定,杀人要处死,伤人要判刑。用法律来禁止出现伤亡人事件。不让人受到伤害,是天下的大道理。大王你虽然恩赐我,叫官吏不要处死我的儿子,但我却不能不按照墨家的法规办事。”腹黄享没有接受秦惠王的恩赐,终于让儿子伏法而死。

儿子是每个人都偏爱的至亲骨肉,能够忍痛割爱,大义灭亲,腹黄享这个墨家的领袖真正是个出以公心的人。

简介:本文选自《吕氏春秋》。这篇寓言表达了执法必须大公无私的观点。腹黄享,战国时墨家学派领袖。《吕氏春秋》也称《吕览》,是战国末期秦国相吕不韦集门客而编的一部杂家代表著作,共二十六卷,一百六十篇。

浅析:古往今来,人们常说,王子犯法与民同罪,其实更多的是刑不上大夫。任何人犯罪总是有许多原因,也有许多客观条件可讲。虽说法律无情,但人之常情却是想方设法减轻罪责。

腹黄享之子杀人,秦王已免其死罪,并反过来向腹黄享说明原因。在常人正是求之不得,但腹黄享却不这样认为。他心中有大义,执法不隐私,原则面前坚决不让步,哪怕是自己的独子,哪怕是秦王赦免了。这种为真理而牺牲的精神,是中华民族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之一。对比这些先哲,我们反思一下自己,在大是大非面前,我们能否象腹黄享那样坚持真理,大公无私。

5.柴成务宋史列传第六十五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文言文《柴成务,字宝臣》阅读答案

作者:佚名文章来源:网络点击数:1915更新时间:2015-5-8 7:08:10

4.D(代还:指朝臣出任外官者重新被调回朝廷任职)

5.B

6.C(“诬告”错误;“辞官归去”不符合文意,原文是说“叹”“求解职”)

7.(1)柴成务又与魏庠共同主管给事中事,凡是皇帝的诏令中有不妥当之处,可以封还驳正上报。(知1分;制敕1分;封驳1分;句意2分)

(2)后来皇帝在汾阴祭祀,果然驻留河中,街道宽敞,都认为十分方便。(“祀汾阴”状语后置1分;“留跸河中”译为“驻留河中”或“把出行的车驾驻留河中”1分;咸1分)

【参考译文】

柴成务字宝臣,曹州济阴人。父亲柴自牧,考中进士,擅长作诗,宫做到兵部员外郎。柴成务在乾德年间被京府直接选送参加科举,太宗向来知晓他的名声,首先推荐他,结果考中进士甲科,初次任职为峡州军事推宫。改任曹、单观察推官,升大理寺丞。太平兴国五年,转为太常丞,充任陕西转运副使,赏赐绯衣,再升殿中侍御史。太平兴国八年,与供奉官葛彦恭出使河南,巡视长堤。历任果、豫二州知州,就地任两浙转运使,改户部员外郎、直史馆,赏赐金紫。入朝为户部判官,升本曹郎中。太宗选郎官为少卿监,任命柴成务为光禄少卿。

不久奉命出使高丽,高丽习俗讲究拘忌,以月日不利接待为由,稽留使者。柴成务派人送信给他们,反复开导,他们信服了,此事记在《高丽传》中。淳化二年,任京东转运使。恰逢宋州黄河决口,柴成务上书说:“河水冲过的土地比较肥沃,希望免掉租税,劝民耕种。”朝廷采纳。召入京中任司封郎中、知制诰,赐钱三十万。当时吕蒙正任宰相,曾和他结为姻亲,因此柴成务避嫌辞职,皇帝没有批准。不久与魏庠共同负责任京朝官的政务考核。淳化四年,柴成务又与魏庠共同主管给事中事,凡是皇帝的诏令中有不妥当之处,可以封还驳正上报。

蜀地强盗被讨平,柴成务出使峡路安抚,改任左谏议大夫、河中府知府。常时银、夏还不安宁,蒲津是运送给养到西部前线的咽喉要道,柴成务将所有的工作都筹办好,还招募了八百家民户来此落户。府城中街道相当狭窄,柴成务说:“国家太平已久,如果皇帝来到,怎么能驻扎下干车万马呢?”就上奏拆除民房拓宽道路。后来皇帝在汾阴祭祀,果然驻留河中,街道宽敞,都认为十分方便。

真宗即位后,升任给事中、梓州知州。不久任满回朝,又派他担任青州知州,他上表请求等永熙陵完工后再赴任。不久接受诏命与钱若水等同修《太宗实录》,书编成后,任扬州知州。入朝判尚书刑部,本司低层官员傲慢无礼,柴成务恼怒命人笞之,这名官员击登闻鼓诉冤,皇帝下诏查问。柴成务叹道:“作为一个长官,杖责一名小吏也要查问.有什么脸面在大堂上处理事务!”就请求辞职。景德初年,去世,享年七十一岁。

柴成务有文学才能,博闻考古,善于谈论,爱开玩笑,士人推重他的文雅。但在任地方官时缺少廉洁的美誉,人们感到惋惜。有文集二十卷。柴成务六十六岁才有儿子,他死的时候,儿子才六岁,朝廷任命为奉礼郎,取名贻范,后来成为国子博士。

END,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

中国古代年龄称谓

联系我们

Q Q:

微信号: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