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杭州的灵隐寺有多灵验去过就知道水浒传中的重要人物的主要事迹杭州北高峰的诗句说起杭州,那不得不说灵隐寺,他有着1700多年的历史,真的对我来说是个很灵验的地方,那时候几乎每月或者每隔几个月就必去一次,反正有时间就去杭州,上海开车过去到灵隐寺加上市区堵车之类的基本需要大概3个小时左右能到,其实也还算不远,因为习惯,所以再远也会想着过去烧个香,然后西湖旁边再吃吃西湖醋鱼,东坡肉之类的再顺便西湖划个小船180元(寓意摇发摇发就发了)也是船家蛮有意思的说法,顺便在美食街附近住上一到两天!
到灵隐寺后先去买票45元,然后进飞来峰景区,里面有个一线天,可以去看一下,飞来峰也是拍过济公传奇取景地,最有名的就是弥勒佛那个雕像,因为济公传奇的第一个镜头就是这尊弥勒佛雕像,然后有兴趣爬山的飞来峰那还有条路可以去体会下。我没去爬过!有点难走感觉!
然后再往里走就是灵隐寺了,需要门票30元,如初一和十五可以免票,进去会送三支清香,进去往右手走是伽罗殿,左边是五百罗汉堂,往里走第一眼就是大雄宝殿了,接着再往上走就是观音殿,再往上是药师殿,旁边就是济公殿,然后当中呢是你请开过光物品的地方,比如你想请个吊坠请个佛珠带手上都是蛮灵的,价位有高低,看自己经济实力吧!我之前请过一串188元价位戴手上的,后来有天做梦梦见断了,结果早上起来真的断了,也许是巧合吧?反正真的很奇特的梦!
然后继续往上走会看到收藏阁,可以进去一看,要是天比较热正好里面有空调,不过因为里面收藏的都是很古老的法器之类的瓶子,我进去总感觉有点点害怕,可能电视剧看多了!
再往上爬几层阶梯就是最顶层了,我每次都习惯从一个小山洞走上去,然后就是到最上面的华严殿了,这时候一定一定会觉得脚爬楼梯很酸,所以旁边有地方可以坐会,休息下,接着再走进云殿内出个香油钱,就当是爬到最高祈个福,就当功德了!愿不愿意给都是自己自愿。
然后就准备下山,下上后如果渴了还可以经过喝饮料的地方,来瓶水坐一会也不错的!接着五百罗汉堂拜一圈出寺庙,如果还能走的动可以继续往别的路去另一个寺庙,又或者下山去到一开始买票的地方去买票坐缆车去往《天下第一财神殿》。
说到第一财神殿我真的又想好好说一说了,坐缆车50元可以到达财神殿,当然还有一种免费的,那就是走上去,具体怎么走上去,哪条路上去我倒是没走过,如果你特别恐高就闭眼坐上去就不会害怕,因为缆车开到一半会停顿下,那时候是最恐怖的时候,恐高症的人应该会很害怕吧,反正我看到旁边车里有人吓到哭,我虽然也恐高,但是因为我去的多了也就心理有准备了。
缆车停下后就到了,接着里面有个可以敲钟的地方,敲敲可以为自己祈福啊,接着里面拜完财神还可以去抽签,那时候真的很好玩,抽完签拿给里面的老和尚解签,一口听不懂的口音,反正你归你说,他说他的,一堆的话开导你,但是呢最后呢是没听懂几个字,说了半天反正感觉自己说出了自己内心的话也蛮好的,至于听没听懂感觉不重要了。结果每年都会习惯的去找老和尚解签说上一说!这个已经是一直来多年的习惯了!
最后再坐缆车下山,基本这样下来如果早上去的话,也要午饭了,正好上山有素食面馆,或者很多吃的店可以吃饭,价格嘛你懂的,点了几个蔬菜价格比外面荤的都贵了。就图个方便吧!或者可以到知味观里面吃个包子点心之类的,专门开了一半吃点心店的知味观就在那里!
最后去西湖,或者去美食街逛逛!那里美食街很多很多,后面给你们出个续篇,再介绍介绍好吃好玩的很多去处!
鲁智深,拳打镇关西、大闹五台山、大闹桃花村、火烧瓦罐寺、花和尚倒拔垂杨柳、大闹野猪林、单打二龙山、浙江坐化、解脱缘缠井。
史进,九纹龙大闹史家村、夜走华阴县、剪迳赤松林、东平府误陷九纹龙。
周通,小霸王醉入销金帐。
林冲,豹子头误入白虎堂,刺配沧州道、棒打洪教头、风雪山神庙、雪夜上梁山、梁山泊林冲落草、林冲水寨大并火。
柴进,小旋风门招天下客、横海郡柴进留宾、柴进失陷高唐州、簪花入禁院、藏炮击贼。
杨志,汴京城杨志卖刀、青面兽北京斗武、杨志押送金银担、青面兽双夺宝珠寺。
索超,急先锋东郭争功。
刘唐,赤发鬼醉卧灵官殿、郓城县月夜走刘唐、放火烧战船。
晁盖,晁天王认义东溪村、晁盖梁山小聚义、梁山泊义士尊晁盖、曾头市中箭。
吴用,吴学究说三阮撞筹、吴用智取生辰纲、梁山泊吴用举戴宗、吴学究双用连环计、使时迁盗甲、赚金铃吊挂、智赚玉麒麟、智取大名府、布四斗五方旗、智取文安县、打盖郡智多星密筹、计鸩邬梨。
公孙胜,公孙胜应七星聚义、入云龙斗法破高廉、芒砀山降魔。
拓展资料:
《水浒传》,中国四大名著之一,是一部以北宋末年宋江起义为主要故事背景、类型上属于英雄传奇的章回体长篇小说。作者或编者一般被认为是施耐庵,现存刊本署名大多有施耐庵、罗贯中两人中的一人,或两人皆有。
全书通过描写梁山好汉反抗欺压、水泊梁山壮大和受宋朝招安,以及受招安后为宋朝征战,最终消亡的宏大故事,艺术地反映了中国历史上宋江起义从发生、发展直至失败的全过程,深刻揭示了起义的社会根源,满腔热情地歌颂了起义英雄的反抗斗争和他们的社会理想,也具体揭示了起义失败的内在历史原因。
《水浒传》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用白话文写成的章回小说之一,流传极广,脍炙人口;同时也是汉语文学中最具备史诗特征的作品之一,对中国乃至东亚的叙事文学都有极其深远的影响。
社会影响
《水浒传》的忠义思想和对招安的描写曾经对某些义军的领袖产生过消极的影响,如张献忠在谷城受抚,就表示“戮力王室,效宋江水浒故事耳”(《纪事略》)。但比较起来,《水浒传》对农民起义的积极影响还是主要的。一批批义军将《水浒》作为起义的教科书,从中汲取力量,高举起武装斗争的大旗。据现有的资料记载,从万历十四年(1586)起,就可以看到梁山英雄对于造反者的影响。
特别是在明末农民大起义中,《水浒》英雄的口号已被广泛地写在农民军的义旗之上,许多义军首领袭用了《水浒传》的人名或诨号,成为中国农民起义史上的一种奇观。后来清代义军打着《水浒》旗号的也屡见不鲜,太平天国、天地会、小刀会、义和团等无不受到《水浒传》的影响。这在中国小说史乃至整个中国文学史上是没有一部作品可以和它相比的。
文学影响
《水浒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用白话文写成的长篇小说,开创了白话章回体小说的先河。它作为一种新的文体,从此在文学领域内确立了应有的地位,开始逐步改变以诗文为正宗的文坛面貌。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水浒传
1.关于北高峰的诗句
关于北高峰的诗句 1.南高峰北高峰诗词
《长相思游西湖》
年代:宋作者:康与之
南高峰,北高峰,一片湖光烟霭中。春来愁杀侬。
郎意浓,妾意浓。油壁车轻郎马骢,相逢九里松。
《偈颂一百四十一首》
年代:宋作者:释师范
来无所从,南高峰,北高峰。
去无所至,东涧水,西涧水。
幻泡忽灭,证得包龟成白鳖。
清风未已,须信高原元不死。
《长相思·南高峰》
年代:宋作者:袁正真
南高峰,北高峰,南北高峰云淡浓。湖山图画中。
采芙容,小小红船西复东。相思无路通。
2.北高峰的古文
您好!【原文】九里松者①,仅见一株两株,如飞龙劈空,雄古奇伟。
想当年万绿参天,松风声壮于钱塘潮②,今已化为乌有;更千百岁,桑田沧海③,恐北高峰头有螺蚌壳矣④,安问树有无哉?【注释】①九里松:杭州名胜,介于西湖与灵隐寺之间。②钱塘潮:杭州钱塘江的潮水,中外闻名。
每月十六至十八为旺潮,潮头涌来,声如雷霆,势极雄壮。③桑田沧海:即沧海桑田,大海变为桑田,比喻世事变迁很大。
④北高峰:杭州名胜,在灵隐寺北。螺蚌(luobang):螺和蚌都是水中的软体动物,外包有硬壳。
【译文】被称为九里松的名胜,现在只能见到一两棵松树,像飞龙劈开天空一样,显得苍老而雄伟。遥想当年,万松苍绿,直插云天,松涛声比钱塘江的潮水还要雄壮,而今已经化为乌有了;再过千百年以后,沧海变桑田,恐怕连北高峰顶都会出现螺蚌壳呢,还用问松树有无吗?【简析】这篇小品文是明末人张京元“湖上小记十则”之一。
全文只用三句话,记叙了游九里松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写出了九里松的现在、过去和将来(注:后半句为相飞概述):第一句话写当时见到九里松名胜的变化和松树的雄姿;第二句追忆当年景色和松涛声的气势;第三句推测未来,对沧海桑田的变迁,发出无限感慨。应该看到,这种感慨并非出于消极和虚无。
谢谢!!!很高兴为您回答~可以追问的哦~。
3.五律三上北高峰的赏析
《三上北高峰》毛泽东三上北高峰杭州一望空飞凤亭边树桃花岭上风热来寻扇子冷去对美人一片飘飘下欢迎有晚莺这是毛主席1959年11月在杭州写的一首诗《五律·看山》。
20世纪80年代公开发表后,大家都说毛主席这首诗是对杭州的湖光山色的赞美。如果光从字面上看,是无可非议的,也是可以接受的。
其实不然,主席是在批评我们的警卫工作。主席对我们在警卫工作中脱离群众的做法十分不满,用写诗词的方式提出了严肃的批评。
主席三上北高峰,都在他第一次来杭州那段时间。根据主席不走回头路的习惯,这三次我们分别从北高峰的正面和东、西两侧爬上去,再从不同方向下山的。
主席为什么对北高峰特别感兴趣,连去三次?我分析是北高峰乃杭州近郊最高的山峰,主席喜欢登高望远,站在北高峰顶,放眼远眺,湖光潋滟、山色空蒙,涛涛钱江、烟波浩渺。主席诗人气质,对这景色的感受肯定和常人是不大一样的。
社会上有人传说,一些小报过去也捕风捉影,说主席在北高峰的庙里抽过签,说他有帝王之相。那是胡编乱造。
我清楚地记得,第一次我陪主席去北高峰,是从北高峰的正面即灵隐后面,经上天竺过韬光寺上去的,李敏和毛远新也跟去了。当时他们还都是小孩子,对在天竺庙里有人抽签算命感到很新奇。
主席上山热了正在擦汗。毛远新、李敏跑来对主席说有不少人在庙里抽签算命的事。
主席说,这是一种迷信活动,等你们长大就见不到了。你们愿意的话,可以去试一试,若干年后你们就体验不到了。
主席这句话的意思是,随着社会主义革命的深入,这种封建迷信活动很快就可能消失了。他是让孩子们作为生活体验去接触一下这种东西的。
另一件有趣的事,当时担任中央政府副主席的高岗,1953年10月来杭州,我陪他去玉皇山时,他真的在玉皇庙抽了签。那是个上上之签,说他是大富大贵之人。
他感到非常高兴。可是不到一年,因高饶反党集团的阴谋被揭露,他不久就自绝于人民,成为历史的罪人。
第二次登北高峰是从玉泉经凤来亭过桃花岭上山的。往留下方向下来时天色已晚,望见炊烟缭绕,正是农家点火做饭的时候。
我们下山路过一户农舍,只见门户紧闭,不见一人。尽管这种情况事先我就知道,此时心中仍觉得有些矛盾和不安。
主席外出,既要确保绝对安全,又要能够接触群众,如何处理好其中的关系,我们在工作中不断努力和探索,但离主席的要求还是很远。主席和我们站在农舍旁的几棵大松杉树下休息。
松杉长得高大挺拔,树冠大,冬天不落叶,春天长新叶、掉老叶,风一吹,树叶纷纷落下。主席站在树下闷声不响,似在思考什么问题。
我准备挨主席的批评。这时,忽然从房后跳出一只大公鸡,它见人也不害怕,迎面向我们走过来。
这时主席笑着对我说:“厅长,厅长,你把群众管住了,却没有把大公鸡管住。是这只大公鸡不听你管,还是你管不住它?我们到这里,没有群众欢迎我们,还有大公鸡欢迎我们呢!”主席用这种风趣的方式批评我们,对警卫工作脱离群众表示不满。
主席第三次上北高峰,是从留下老东岳上去的。那条路是石板铺成的,年代久远,多有破损,路面长满杂草,但相当陡,两旁没有树木。
已是3月中旬,那日天气晴好,空气有些闷热。登山时身上微微出汗,主席敞开衣裳,手里拿了把扇子。
由于当时国内阶级斗争十分尖锐复杂,浙江又是蒋介石的老巢,敌人的破坏活动很频繁。中央指示公安机关要提高警惕,严防阶级敌人破坏、捣乱。
因此,我们对主席的警卫工作也特别小心。为保万无一失,在主席活动经过的地方,我们都做了充分的准备工作。
那天上山前,我们事先派人对游人做了疏散和布控。主席一路上见不到群众,他很不高兴,也不吭声。
那首《五律·看山》,我估计就是那天打的腹稿。主席在诗中写的“三上北高峰,杭州一望空”,指的是他三次登上北高峰,远望杭州一座城,不见杭州老百姓,在北高峰上,只看到“飞凤亭边树”,吹到“桃花岭上风”。
凤来亭、桃花岭,原名飞凤亭、桃源岭,主席在诗中把名称改了。这些地方本来是人们来往休息的地方,但此时却见不到群众。
“热来寻扇子,冷去对佳人”两句,意思是冬去春来,杭州西湖更美。他记得二上北高峰时,在大松杉树下休息,春风吹来,“一片飘飖下,欢迎有晚鹰”,在门户紧闭的农舍旁,只有一只大公鸡来欢迎他。
主席由此感受到一个领袖人物,一个党的领导干部,从现实生活中到思想上、感情上,如果不能和群众紧紧在一起,以致脱离群众、远离群众,会造成什么样的结果呢?答案是不言而喻的。毛主席的胸中时刻装着广大人民群众,想着人民群众的利益。
为了我们国家独立、民族解放、人民翻身,他奋斗一生,奉献了他的一切。共产党执政后,他对党内一些干部高高在上,作威作福,官僚主义,脱离群众的作风深恶痛绝。
我们在搞警卫工作时,为了保卫毛主席的绝对安全,在安排他去的地方,有时搞了一些诸如对群众进行疏散、控制,甚至清场等安全措施,致使主席不能随时见到群众、接触群众、了解群众的思想和要求。这使主席感到很。
4.苏轼关于杭州西湖的诗句
一、《钱塘湖春行》
唐代: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译文:行至孤山寺北,贾公亭西,暂且歇脚,举目远眺,但见水面平涨,白云低垂,秀色无边。几只黄莺,争先飞往向阳树木,谁家燕子,为筑新巢衔来春泥?鲜花缤纷,几乎迷人眼神,野草青青,刚刚遮没马蹄。湖东景色,令人流连忘返,最为可爱的,还是那绿杨掩映的白沙堤。
二、《忆江南其二》
唐代:白居易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译文:江南的回忆,最能唤起追思的是杭州:游玩天竺寺寻找中秋的桂子,登上郡亭,枕卧其上,欣赏钱塘江大潮。什么时候能够再次去游玩?
三、《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
宋代: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蒙通:濛)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译文: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微波粼粼,波光艳丽,看起来很美;雨天时,在雨幕的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也显得非常奇妙。若把西湖比作古美女西施,淡妆浓抹都是那么得十分适宜。
四、《采桑子·群芳过后西湖好》
宋代:欧阳修
群芳过后西湖好,狼籍残红,飞絮濛濛。垂柳阑干尽日风。
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
译文:虽说是百花凋落,暮春时节的西湖依然是美的,残花轻盈飘落,点点残红在纷杂的枝叶间分外醒目;柳絮时而飘浮,时而飞旋,舞弄得迷迷蒙蒙;杨柳向下垂落,纵横交错,在和风中随风飘荡,摇曳多姿,在和煦的春风中,怡然自得,整日轻拂着湖水。
游人尽兴散去,笙箫歌声也渐渐静息,才开始觉得一片空寂,又仿佛正需要这份安谧。回到居室,拉起窗帘,等待着燕子的来临,只见双燕从蒙蒙细雨中归来,这才拉起了帘子。
五、《长相思·游西湖》
宋代:康与之
南高峰,北高峰,一片湖光烟霭中。春来愁杀侬。
郎意浓,妾意浓。油壁车轻郎马骢,相逢九里松。
译文:南有高峰,北也高峰,两峰之间,一片湖光锁在烟霭迷蒙之中。春天来了,面对美好的湖光山色,愁绪万千种。郎的情意浓浓,妾也情意浓浓,妾坐油壁香车,郎骑青骢宝马,记得,在九里松初次相逢。
5.关于西湖荷花的诗句古诗
小池荷叶雨声年代:【宋】作者:【杨万里】午梦西湖泛烟水,画船撑入荷花底。
雨声一阵打疏蓬,惊开睡眼初蒙松。乃是池荷跳急雨,散了真珠又还聚。
幸然聚作水银泓,泻入清波无觅处。游西湖年代:【明】作者:【张复亨】山翠湖光昼染扉,珠宫缥缈晚钟微。
僧寻三竺沿堤过,鹤认孤山背水归。桥影乱分公子棹,荷花轻著美人衣。
繁华不醉飘零客,愁听啼鹃又夕晖。采桑子年代:【宋】作者:【欧阳修】荷花开后西湖好载酒来时不用旌旗前后红幢绿盖随画船撑入花深处香泛金卮烟雨微微一片笙歌醉里归晓出净慈送林子方二首年代:【宋】作者:【杨万里】出得西湖月尚残,荷花荡里柳行间。
红香世界清凉国,行了南山却北山。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西湖荷花有感年代:【宋】作者:【于石】我昔扁舟泛湖去,四望荷花浩无数。
谁家画舫倚红妆,笑声逈入花深处。笙歌凄咽水云寒,花色似嫌脂粉污。
夜深人静月明中,方识荷花有真趣。水天倒浸碧琉璃,净质芳姿澹相顾。
亭亭翠盖拥群仙,轻风微颤凌波步。酒晕潮红浅渥唇,肤如凝脂腰束素。
一捻香骨薄裁冰,半破芳心娇泣露。湖光花气满衣襟,月落波寒浸香雾。
恍然人在蕊珠宫,便欲移家临水住。回首落日低黄尘,十年不到湖山路。
花开花落几秋风,湖上青山自如故。西湖四景年代:【宋】作者:【程安仁】阳春三月天气新,湖中丽人花照春。
满船罗绮载花酒,燕歌赵舞留行云。五月湖中采莲女,笑隔荷花共人语。
靓妆玉面映波光,细袖轻裙受风举。芙蓉秋晓传清香,西施初洗匀新妆。
中秋月魄两相照,玉壶皎洁无纤芒。严冬凛凛霜雪天,银山玉树相钩连。
薄雪远草相掩映,似无似有虚无间。百年人事有尽处,四时景物无穷年。
忆与唐公游西湖年代:【宋】作者:【宋祁】荷花深处放舟行,棹触荷珠碎又成。莫道使君迷醉曲,分明认得采莲声。
写林和靖梅花诗后年代:【宋】作者:【萧澥】西湖幽处卧烟霞,湖里荷花匝四涯。何事先生得佳句,荷花却不似梅花。
西湖旧梦年代:【宋】作者:【汪元量】南高峰对北高峰,十里荷花九里松。烟雨楼台僧占了,西湖风月属吾侬。
泖滨见荷花(二首)年代:【元】作者:【邵亨贞】每爱西湖六月凉,水花风动画船香。碧筒行酒从容醉,红锦游帷次第张。
月殿承恩沾沆瀣,星槎流影下陂塘。江南秋冷红衣落,离立西风旧恨长。
夜泛西湖五绝年代:【宋】作者:【苏轼】菰蒲无边水茫茫,荷花夜开风露香。渐见灯明出远寺,更待月黑看湖光。
西湖二首年代:【宋】作者:【曾巩】湖面平随苇岸长,碧天垂影入清光。一川风露荷花晓,六月蓬瀛燕坐凉。
沧海桴浮成旷荡,明河槎上更微茫。何须辛苦求人外,自有仙乡在水乡。
和马宜州卜居七首·白莲池年代:【宋】作者:【王炎】处士幽居安在,荷花十里西湖。无谓一池褊小,以人为重何殊。
己丑五月被召至行在,遇周畏知司直,和五年年代:【宋】作者:【范成大】分袂悠悠尔许年,莫嗔蓬鬓两萧然。酒槽不奈青春老,经笥空供白昼眠。
暗绿千章新活计,软红三尺旧尘缘。相逢且作西湖客,山绕荷花舣画船。
至杭都洲湖上年代:【宋】作者:【方恬】春闱试罢且徘徊,十里荷花浑未开。笑指西湖且归去,闲时应待我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