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12星座查询 > 文章页面

牟平算命最准的大师在哪里,请问关于算命的一个问题(牟平大庄村算命)

真正的大师告诉你为什么算卦不准,原来是如此的不靠谱

本文目录

请问关于算命的一个问题为什么要感谢并祝福伤害过自己的人何仙姑是哪里人真名叫什么

传说中神仙居住的仙山,与蓬莱方丈并称东海三神山

瀛洲

每个人都可以学会的预测法 值得收藏

瀛洲:传说中的东海仙山。

《史记·封禅书》:“自威、宣、燕昭使人入海求蓬莱、方丈、瀛洲三神山者,其传在渤海中,去人不远。患且至则船风引而去。盖尝有至者,诸仙人及不死之药皆在焉”。

《山海经》记载,海上有三座仙山,蓬莱、瀛洲、方丈,山上是仙境,有长生不老药。而蓬莱海域常出现的海市蜃楼奇观,更激发了人们寻仙求药的热情,秦皇、汉武等古代帝王纷纷到蓬莱开始了寻仙活动。

《史记秦始皇本纪》载:“齐人徐市等上书,言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莱、方丈、瀛洲”。这是以前的神话式的记载。

东方朔《十洲记》曰:有祖洲、瀛洲、玄洲、炎洲、长洲、元洲、凤麟洲、聚窟洲、流洲、生洲。其生洲、瀛洲在东海,炎洲在南海,凤麟洲、聚窟洲皆在西海,元洲、玄洲在北海。已上凡十洲也。(《初学记》)

———————————————————————

瀛洲,出自汉东方朔撰的《十洲记》(全称《海内十洲记》)

《十洲记》记载汉武帝听西王母说大海中有祖洲、瀛洲、玄洲、炎洲、长洲、元洲、流洲、生洲、凤麟洲、聚窟洲等十洲,便召见东方朔问十洲所有的异物,后附沧海岛、方丈洲、扶桑、蓬丘、昆仑五条。

是虚构的仙境之地。

《十洲记》中瀛洲原文:

瀛洲在东海中,地方四千里,大抵是对会稽,去西岸七十万里。上生神芝仙草。又有玉石,高且千丈。出泉如酒,味甘,名之为玉醴泉,饮之,数升辄醉,令人长生。洲上多仙家,风俗似吴人,山川如中国也。

———————————————————————

《十洲记》曰:瀛洲者,玉膏如酒味,名曰玉酒,饮数升辄醉,令人长生。(《太平御览》卷四百九十七·人事部一百三十八·酣醉)

《十洲记》曰:瀛州金峦观中,有青离玉几,覆以纨之素,刻水碧为倒龙之床。(《太平御览》卷六百七十七·道部十九·几案)

《十洲记》曰:瀛州有玉膏,如酒味,名曰玉酒,饮数斗辄醉,令人长生。(《太平御览》卷八百四十五·饮食部三·酒下)

《十洲记》曰:瀛州有玉膏如酒,名曰玉酒,饮之令人长生。(《太平御览》卷八百五·珍宝部四·玉下)

《十洲记》曰:瀛州青玉膏山,泉如酒味,名之为玉泉也。(《太平御览》卷七十·地部三十五·泉水)

《十洲记》曰:瀛州有玉膏,如酒味,名曰玉酒,饮数升辄醉,乃令人长生。(《艺文类聚》)

《十洲记》曰:瀛州有玉膏如酒,名曰玉酒,饮数升辄醉,令人长生。(《初学记》)

《十洲记》曰:瀛州有玉膏,山出泉如酒味,名为玉酒。(《艺文类聚》)

以下是一些写到“瀛洲”的唐诗、宋词,它们都与仙境联系,表达出了诗人、词人的飘渺,神话般的愿望。

《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越人语天姥,云霓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千岩万壑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裂缺霹雳,丘峦崩摧。

洞天石扇,訇然中开。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

须行即骑访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

《登天坛夜见海日》李益

朝游碧峰三十六,夜上天坛月边宿。

仙人携我搴玉英,坛上夜半东方明。

仙钟撞撞近海日,海中离离三山出。

霞梯赤城遥可分,霓旌绛节倚彤云。

八鸾五凤纷在御,王母欲上朝元君。

群仙指此为我说,几见尘飞沧海竭。

竦身别我期丹宫,空山处处遗清风。

九州下视杳未旦,一半浮生皆梦中。

始知武皇求不死,去逐瀛洲羡门子。

——————

《南隐游泉山诗》

名山狎招隐。俗外远相求。还如倒景望。忽似阆风游。临崖俯大壑。披雾仰飞流。岁积松方偃。年深椿欲秋。野花开石镜。云叶掩山楼。何须问方士。此处即瀛洲。

——————

《拟四愁诗四首》

我所思兮在瀛洲。愿为双鹄戏中流。牵牛织女期在秋。山高水深路无由。愍予不遘婴殷忧。佳人贻我明月珠。何以要之比目鱼。海广无舟怅劳劬。寄言飞龙天马驹。风起云披飞龙逝。惊波滔天马不厉。何为多念心忧泄。

——————

《游仙诗十首》

三山罗如粟。巨壑不容刀。白龙腾子明。朱鳞运琴高。轻举观沧海。眇邈去瀛洲。玉泉出灵凫。琼草被神丘。

——————

《轻举篇》

天地能长久。神仙寿不穷。白玉东华检。方诸西岳童。俄瞻少海北。暂别扶桑东。俯观云似盖。低望月如弓。看棋城邑改。辞家墟巷空。流珠馀旧灶。种杏发新业。酒酿瀛洲玉。剑铸昆吾铜。谁能揽六博。还当访井公。

——————

《侍从宜春苑奉诏赋龙池柳色初青听新莺百啭歌》李白

东风已绿瀛洲草,紫殿红楼觉春好。

池南柳色半青青,萦烟袅娜拂绮城。

垂丝百尺挂雕楹,上有好鸟相和鸣,间关早得春风情。

春风卷入碧云去,千门万户皆春声。

是时君王在镐京,五云垂晖耀紫清。

仗出金宫随日转,天回玉辇绕花行。

始向蓬莱看舞鹤,还过茝石听新莺。

新莺飞绕上林苑,愿入箫韶杂凤笙。

——————

《题雍丘崔明府丹灶》李白

美人为政本忘机,服药求仙事不违。

叶县已泥丹灶毕,瀛洲当伴赤松归。

先师有诀神将助,大圣无心火自飞。

九转但能生羽翼,双凫忽去定何依?

——————

《赋咏得神仙诗》

罗浮银是殿,瀛洲玉作堂。朝游云暂起,夕饵菊恒香。聊持履成燕,戏以石为羊。

——————

《中秋寄南海梁侍御》李群玉

海静天高景气殊,鲸睛失彩蚌潜珠。不知今夜越台上,望见瀛洲方丈无?

——————

《题马迹山》文鉴

瀛洲西望沃洲山,山在平湖缥缈间。常说使君千里马,至今龙迹尚堪攀。

——————

《津亭》胡宿

津亭欲阕戒棠舟,五两风来不暂留。

西北浮云连魏阙,东南初日满秦楼。

层城渺渺人伤别,芳草萋萋客倦游。

平乐旧欢收不得,更凭飞梦到瀛洲。

——————

《早秋集贤院即事》刘禹锡

金数已三伏,火星正西流。

树含秋露晓,阁倚碧天秋。

灰琯应新律,铜壶添夜筹。

商飙从朔塞,爽气入神州。

蕙草香书殿,槐花点御沟。

山明真色见,水静浊烟收。

早岁忝华省,再来成白头。

幸依群玉府,末路尚瀛洲。

——————

《夕游覆釜山道士观因登玄元庙》钱起

冥搜过物表,洞府次溪傍。

已入瀛洲远,谁言仙路长。

孤烟出深竹,道侣正焚香。

鸣磬爱山静,步虚宜夜凉。

仍同象帝庙,更上紫霞冈。

霁月悬琪树,明星映碧堂。

倾思丹灶术,愿采玉芝芳。

傥把浮丘袂,乘云别旧乡。

——————

《题一作送刘炼师归山》唐球

风急云轻鹤背寒,洞天谁道却归难。千山万水瀛洲路,何处烟飞是醮坛。

——————

《赠上都紫极宫刘日新先生》李中

道德吾君重,含贞本去华。

因知炼神骨,何必在烟霞。

棋散庭花落,诗成海月斜。

瀛洲旧仙侣,应许寄丹砂。

——————

《水调歌头》崔敦礼

倚棹太湖畔,踏月上垂虹。

银涛万顷无际,渺渺欲浮空。

为问瀛洲何在,我欲骑鲸归去,挥手谢尘笼。

未得世缘了,佳处且从容。

饮湖光,披晓月,抹春风。

平生豪气安用,江海兴无穷。

身在冰壶千里,独倚朱栏一啸,惊起睡中龙。

此乐岂多得,归去莫匆匆。

——————

《定风波》叶梦得

千步长虹跨碧流。两山浮影转螭头。付与诗人都总领。风景。更逢仙客下瀛洲。

——————

《梦玉人引》朱敦儒

浪萍风梗,寄人间,倦为客。梦里瀛洲,姓名误题仙籍。敛翅归来,爱小园、蜕箨篔筜碧。新种幽花,戒儿童休摘。放怀随分,各逍遥,飞鷃等鹏翼。舍此萧闲,问君携杖安适。诸彦群英,诗酒皆勍敌。太平时,向花前,不醉如何休得。

袅袅凉风。吹汗漫。平岸。遥空新卷绛河收。却怪姮娥真好事。须记。探支明月作中秋。

——————

《蝶恋花》石耆翁

半夜六龙飞海峤。

滉漾鳌波,露出珊瑚小。

玉粉枝头春意早。

东风未绿瀛洲草。

姑射仙人真窃窕。

净练明妆,如伴商岩老。

梦入水云闲缥缈。

一楼明月千山晓。

——————

《念奴娇》吴儆

凉生秋早,正梧桐院落,风清月白。

帘卷香凝人笑喜,应是瀛洲仙谪。

云绕画梁,花明彩服,中有人华发。

恩袍蓝绿,高年况已逾百。

最是有子宜家,兰阶方竞,珠履延佳客。

好唤凌波来洛浦,醉促霓裳仙拍。

玉井开莲,金茎承露,莫惜金尊侧。

试占弧兆,祥光已映南极。

——————

临江仙(望庐山)

迢递关山身历遍,烟霞胜处曾游。九江江畔系孤舟。匡庐如画里,南望插天浮。

瀑布香炉齐五老,层层爽气陵秋。何须魂梦觅瀛洲。云松终可卜,我与谪仙俦。

∽∽∽∽∽∽∽∽∽∽∽∽∽∽∽∽∽∽∽∽∽

古瀛洲,地处海峡西岸宁德市境内,南离福建省会福州市100多公里,北距国家重点风景区太姥山100多公里。神洲第一溪霍童溪穿越全境,上游有我国目前唯一的鸳鸯猕猴自然保护区,下游是世界天然良港三都澳。她不仅以其美丽的山光水色引人注目,更以特殊的地理位置,奇特的民居建筑,古朴的民风民俗和历史上曾经繁华而积淀的传统文化以及至今依然笼罩着神秘的色彩而令人流连忘返。

古瀛洲景区面积100多平方公里,主要旅游线路为:游明清古村落和瀛洲击水;登石笋凌霄;攀将军顶观云海看日落日出;去渔溪圣井石头城领略峡谷风情;到青蛤湖沼泽地寻幽探险四大部分。山上层峦耸翠,气势磅礴险要;水上一路潆洄,两岸奇峰、怪石、异洞、叠瀑、深潭、古树,观赏春花秋叶,品味独木冲浪和急流闯滩;九曲三十六濑惊而不险的独特韵味,山、水、人溶为一体。群猴出没、鸟唤丛林、船暄古岸、黛色凝葱,正是生态旅游的好去处,大自然的恩赐+老祖宗的遗产+惊险刺激的游乐,令人惊叹!

山入瀛洲方显峻,水出洪口己尽奇,古朴而美丽构成古瀛洲的绝妙景色,使其风姿卓绝,无与伦比。

瀛洲击水景区位于支提山下霍童溪畔的洪口乡莒洲村,莒洲历史称古瀛洲。

古瀛洲历史悠久、民风古朴,建筑奇特,村舍顺溪依山峭壁而建,远眺似鱼鳞千叠,楼台倒影,水上一村、水下一寨美丽如画。这儿村民还有一手绝活——独木冲浪,他们个个手持竹篙立于独木(单根毛竹)之上,顺流而下绕礁劈浪甚是壮观。

由古瀛洲顺流而下至霍童镇,沿溪20公里,舟过九曲三十濑,冲激流过险滩,惊而不险,险而不危构成独特的漂流风格。

∽∽∽∽∽∽∽∽∽∽∽

本岛风光旖旎,宋时,文天祥题崇明为“海上瀛洲”;明时,朱元璋称崇明为“东海瀛洲”。早在元代,岛上就有东州八景和西州六景。明、清时,又有瀛洲八景之胜。解放后,随着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崇明风景更为秀丽。

本县虽有千余年历史,但岛身涨坍无常,沧桑变迁,宋元间崇祠广宇、古墓名阡,俯仰之间沦为烟波。现存寿安寺、金鳌山、学宫、唐公墓等古迹,均为明万历以后所建

《圣经》有这么一段话:“现在我要告诫你们:爱你们的仇敌,并为那些迫害你们的人祈祷,这样你们便能成为你们在天之父的子孙;因为上帝让阳光普照坏人和好人,让雨水滋润良民与歹徒。”如果你们只爱那些爱你们的人,上帝凭什么要赏赐你们呢?即便是收税的官吏也能做到。而你们如果只与自己的朋友讲话,你们又有什么与众不同呢?连野蛮人也能做到。你们必须追求尽善尽美——正如你们在天之父那样完美!

现在,有人将圣经里这段话的意思具体化了,好比是圣经精神的实施办法:

感谢生活中所有曾经伤害过我们的人,正因为他们的伤害,磨炼了我们的心志,让我们变得更坚强!

感谢生活中所有曾经欺骗过我们的人,正因为他们的欺骗,在人生旅途中,增进了我们的见识!

感谢生活中遗弃我们的人,正因为他们的遗弃,教导了我们从此自立、自强!

感谢曾经绊倒过我们的人,正因为他们的搅拌强化了我们的能力,让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与生活中充满机遇和挑战!

感谢斥责过我们的人,正因为他们的斥责,助长了我们的智慧,让我们一步步接近成功!

上面这些话语,绝非阿Q精神的自我安慰,而是一种崭新的人生视角。要知道,有很多种机会就有可能改变人的命运,包括敌人的伤害。如果自己因此知耻而后勇,自强不息,各方面都得到长足的发展而最终成功了。试问,难道不该感谢一下那些曾经伤害过自己的人吗?他们可是自己的“贵人”哦!

吴佩孚年轻的时候在山东的蓬莱县,当时染上了抽鸦片的恶习。有一次吴佩孚烟瘾发作了,身上又没有钱,便低声下气地对一烟馆老板翁钦生说:“翁爷,能不能赊几筒香香?”翁见他那副猥琐鬼祟的模样,气往上冲,喝道:“你这猪头,也不看看自己是副什么嘴脸,滚出去!”

吴佩孚烟没抽着,反遭一顿凌辱,觉得“此仇不报,非丈夫也!”就和一帮无赖商量了一个计策,就是用钱买通了一个乞丐,用纸包着粪汁,乘翁钦生夜间从大烟间出来,劈头劈脑扔上去,弄得翁钦生满面粪汁,脸面丢尽。

翁钦生经过多方打听,得知扔粪汁的指使者就是吴佩孚,于是通过县令,派衙役拘捕吴佩孚到案,幸亏吴佩孚在衙门里也有狐朋狗友,提前知道了消息,于是他就星夜逃命去了。在逃亡途中,吴佩孚得到一算命先生的指点,于是走上了从军的道路。

多年后的一天,吴佩孚正带兵在火车站巡视,蓦然看见当年那位生死冤家翁钦生。翁钦生同时也看见了他,眼见自己这位老乡身着戎装、手握重兵,吓得浑身战栗,暗叹真是冤家路窄。心想三十六计,走为上计,于是脚底抹油,挤入人群想蒙混过关。

吴佩孚是何等的眼明,高声大呼:“钦生,往哪里去?”让士兵不由分说地把翁钦生拉到军营里去,翁钦生以为自己这一次要去见阎王爷了,准备听凭吴佩孚的随意处置。

到了军营,吴佩孚却命令伙房安排酒宴,好酒好肉地招待翁钦生,并和他嘘寒问暖的讲起蓬莱的往事来。非但不把他看做仇人,还亲热得很。一连留他住了好几天,最后还替翁买了车票,备了厚礼,亲自执手将他送上了火车。

有人曾问吴佩孚为什么要仇将恩报,他笑着说:“如果翁钦生在家乡时没有对我迫害,我就不会逃亡出来当兵,这一辈子也只能在蓬莱当个穷秀才,落魄一生,更不会有今天出头的日子。所以,正是他的压迫才成全了我。因此我就不能再把他当做仇人了。”

说法一

何仙姑,零陵郡人(今湖南永州)。相传年十四五梦神人教食云母粉,身轻不死。景龙中白日飞升。世谓之何仙姑,俗传为八仙之一。

关于她的故乡,除广东增城说之外,还有广西、福建、浙江、安徽、湖南等多种说法。说法的不一,大概是因为历史上本无此人。

另有一说是:何仙姑原名何秀姑,生于武则天朝某年二月初七。父亲开豆腐坊,她自幼做父亲的帮手。十三四岁时到野外游玩,遇见了云游的铁拐李、吕洞宾和张果老,三位神仙给她吃了仙桃、仙枣和云母片,从此她再也不觉饥饿,并能预卜未来,知人祸福。乡亲们为她盖了一座小楼,要她住在那里,人们常来这里请她算命。渐渐地,何秀姑的名字变成了何仙姑。

《仙佛奇踪》说:何仙姑为广州增城一位叫何泰的女儿。生时头顶有六条头发。十六岁时梦见仙人教他:「吃云母粉,可以轻身而且长生不死。」于是她照仙人的指示,吃云母,发誓不嫁,经常来往山谷之中,健行如飞。每天的早上出去,晚上带回一些山果给她的母亲吃。后逐渐不吃五谷,武则天遣使召见她去宫中,在入京中的途中忽然失踪。之后白日生仙。唐天宝九年,出现在麻姑坛中,站立在五朵云中,其后,又出现在广州的小石楼。

宋曾敏行《独醒杂志》记载:「狄青早年在争南侬时路过永州,听说何仙姑能预知吉凶,便特地去询问战争的结果,何仙姑说:「公不必见贼,贼败且走。」开始狄青不信,后来宋军先锋与南侬智高的兵交战,不机回合,智高战败并逃入大理国。

何仙姑经常手持荷花。

对中国传统文化稍有了解的人,就一定对“八仙”的说法不会陌生,所谓“八仙”是指汉钟离、张果老、铁拐李、曹国舅、吕洞宾、韩湘子、蓝采和、何仙姑八位仙人,他们都是凡人出身,苦修积善才修练成仙。八仙之中有一位唯一的女性,就是何仙姑,她在八仙中好似万绿丛中仅有的一点红,因而也就格外地引人注目。

何仙姑原名何琼,唐高宗开耀元年出生于零陵一户普通的庄户人家。当地人说,在何琼出世的那天,一团鲜艳祥瑞的紫气笼罩在何家茅屋的上方,一群仙鹤在紫气中上下飞舞,不一会儿,一只硕壮的梅花鹿驮着一个扎小辫、身系红肚兜的女童飞奔闯入何家,就在这时何母生下了一个白白胖胖的女婴。

提起何琼的家乡零陵,可是一个山清水秀的风水宝地,据《史记》记载:“舜葬于江南九嶷,是为零陵。”先圣舜帝就葬在零陵的九巍山。零陵城正位于潇、湘二水汇合的地方,北望南岳衡山,南依巍巍五岭,是楚粤之门户。零陵郡西有一座云母山,山上盛产五色云母石,云母石是古代服食求仙的上药;一条清澈蜿蜒的小溪由山上奔流而下,称为云母溪,何琼家就在秀美的云母溪畔。

喝云母水长大的何琼,出落得美丽灵秀,她自小就喜欢一人在云母溪边嬉戏漫游。十四岁那年,她在云母溪畔遇见了一位白发苍苍的长胡子老翁,老翁向她询问了一些当地山水的情况,何琼都伶俐地一一作答,老翁非常高兴,从自己的背囊里取出一枚鲜灵灵的蟠桃送给何琼,何琼接过,谢了谢老翁,然后三下五除二地把蟠桃吃下了肚,老翁看着她吃完,满脸笑容地点点头,转身就不见了。回家后,何琼一连几天都不感饥饿,因而也就不想吃东西,精神却比以往更旺盛,一个月之后,何琼又在云母溪边遇菱到了那位老翁,这次老翁把她带到云母山上,教她如何采集云母以及怎样服食云母。何琼按照他的话,每天到云母山上采食云母,渐渐感觉到自己身轻如燕,往来山顶,行走如飞。此外,她还能辨识和采摘山中的各种仙草灵药,为附近的百姓治疗各种疾病,且能预测人事,因此周围的人都称她是“何仙姑。”

何琼得道成仙的消息一传十,十传百,越传越远,最后竟传到京城皇官武则天耳中。

当时武则天是唐高宗的皇后,却把持着朝廷实权。武则天自小受母亲的影响信仰佛教,及至作了皇后,她又极力在宫内和全国上下推崇佛教,想以此压倒李唐王朝所尊奉的道教势头,并利用某些佛经作为她篡位称帝的理论根据。佛教“法相宗”宣扬“二空”,就是说要把自我与万物都看成是空泛虚无的,这样才能达到宇宙万物与我合而为一的高渺境界;通俗他说,就是用心感悟,作到物我两忘,那么就能白昼飞升、腾云驾雾、长生不老了。武则天对这一点十分信服,当她听说零陵地方出了一个何仙姑,能够不食人间烟火,自由往来于山岳之巅,感到十分有兴趣,特地派人前往探视,并赐予何仙姑一袭朝霞服。何仙姑接受了朝霞服,兴致勃勃地穿戴起来,周围的百姓闻讯从四面八方赶来观瞻,只见何仙姑身上霞光万道,煜煜夺目,好像神仙下凡;乡亲们见状大惊,不由自主地齐齐跪倒在地,朝何仙姑顶礼膜拜。何仙姑心中颇感自得,然而她母亲却大感恐慌,心想:“这样的女儿,谁家还敢娶她呀!”

果然不出何母所料,何仙姑十八岁时,她母亲急急地请媒人为她择婿,虽然何仙姑出落得鲜花一样漂亮,但因本事太大,竟没有谁家敢娶。何母忧心忡忡,何仙姑自己却若无其事,整天里出于山野乡村,忙着给人采药治病,过得十分充实。

一天,何仙姑进入云母山密林深处采药,遇到两位神奇的人,他们中有一个瘸腿的老汉,手拄铁拐,身背硕大的酒葫芦,衣着褴楼,形似乞丐;另一个着一身整洁的蓝布衫,手持药锄,肩背药筐,神态甚是俊逸。这两人在何仙姑前面不远的地方,一搭一唱,口中念念有词,不一会儿,竟腾空而去,倏忽不见踪影,这两人乃是八仙中的铁拐李和蓝采和。何仙姑留意着他们的样子,念叨着偷学的口诀,想居然也能够象他们一样,凌风驾云,飞越山谷。从此后,她常常一人悄悄来到深山中修练,身法愈来愈熟练,也越来越能飞得远。她利用这种功夫时常飞到遥远的大山中,朝去暮回,带回一些奇异的山果给家人品尝,家人吃了觉得香甜可口、精神倍增,但终究不知是何种果实。

见她每日早出晚归,何母心生疑虑,盘问她到何处去干何事了,何仙姑拗不过母亲,就说每日往名山仙境与仙佛谈论佛道去了。渐渐地,何仙姑通晓佛道的消息又传开了,武则天听说后,派使者前往零陵,备妥銮舆,召请何仙姑前往东都洛阳论佛道。众官员与何仙姑一同跋山涉水来到洛阳城外,在等船渡洛水时,众人突然不见了何仙姑的踪影,使臣大起恐慌,连忙命人四处寻找,却没找到一点蛛丝马迹。众人吓得坐在洛河边发呆,薄暮时分,何仙姑翩然凌空而降,不急不忙地告诉使者:“我已前往禁宫见过了天后,你们可以回朝复命了。”

使臣将信将疑地回到洛阳宫中,一打听,果然何仙姑当天来拜见过武后,并和她在宫中作了半日长谈,使臣们为之惊讶不已。

据说何仙姑在宫中与武后大谈长生不老之术,她劝说武后,要长寿首先要做到寡欲,摒绝声色,看破名利;其次则要多行善事,须扼制酷刑,严禁诬枉,施行仁政,修德积福。同时她还论及治国安邦之道,务必要亲贤臣远小人,万万不可以以异姓人为皇嗣。她所言及的内容,竟是对武后十分有针对性的。

武后是个聪明人,何仙姑一番入情入理的话,她听在心里后,也渐渐地付诸行动,不久,来俊臣等一班酷吏受法一遭诛;接着重用贤臣狄仁杰:至于皇嗣一事,武后本想立侄几武承嗣为太子,在狄仁杰的忠谏下,她遵循了问仙姑的告诫放弃了立异姓的初衷。至于清心寡欲、摒绝场色、看破名利等项,已经沉溺于情欲和权欲之中的武则天却始终无法做到,所谓到了迷途难返的地步。

武则天为了酬谢何仙姑的一番美意,特下令零陵地方官吏在零陵城南的凤凰台,建造了一座雄伟的会仙馆,作为何仙姑讲道弘法之处。何仙姑在讲道之余,常坐在馆前的石阶上,剥食一种圆形的仙果,并随手将果核四下抛去,后来,会仙馆的四周长出一株株荔枝树,这些树上结出的荔枝竟都是翠绿的青皮荔枝,人们称为“凤凰台上,荔枝挂绿”。

何仙姑还题了一首“凤凰台”的诗:

凤凰云母似天花,炼作芙蓉白云芽;

笑煞狂徒无主张,更从何处觅丹砂。

这首诗表面是写凤凰台,实际上诗里晴藏着服食求道的真谛服食云母的方法。人们从何仙姑服食修炼的特点,说她是道教信徒;也有人根据她讲道说法的思想内容,把她归于佛教弟子,实际上,何仙姑可以说亦道亦佛,又非道非佛的人物。本身已臻天人合一的境界·凡间的佛道岂能框定她!

一天,何仙姑突然灵感顿至,写下了一道“题麻姑峰”的诗:

麻姑笑我恋尘嚣,一隔仙凡道路遥;

飞去沧州弄明月,倒骑黄鹤听吹箫。

这首充满仙韵的诗似乎暗含着某种预兆。果然,唐中宗景龙元年的某一天,二十六岁的何仙姑坐在凤凰台上,仰望着苍远的天空出神,忽然看见铁拐李站在远处的云端、舞动着他的铁拐,似乎是在招呼她。不知不觉中,何仙姑的身体象彩凤一般冉冉升起,凌空而上,追随着铁拐李而去。她脚上的一只珠鞋这时掉落在地上,第二天,珠鞋坠落的地方忽然出现一口水井,井水清澈甘甜,阵阵异香扑鼻,四周井栏,形状恰似一只弓鞋的模样,当地的人们在井旁建了一座何仙姑庙,日日香火鼎盛,因为那水井里的水,不但清凉解渴,而且能治愈各种滴疾,因而为远近人们津津乐道。

何仙姑白日飞升,得道成仙,从而成为八仙中唯一的红粉,形成万绿丛中一点红的局面。成仙后的何仙姑念念不忘人间的疾苦,经常在南方一带行云布雨、消除疫灾、解救苦难,凡是善良人需要她帮助,只需默默向天空祈祷,她就能象“及时雨”一样赶到,给予人们以神奇的力量。

唐玄宗天宝九年,距离何仙姑成仙已经三十多年了,一天大雨过后,碧空如洗,零陵地方的人们都看到一朵五彩祥云悠然飘过,何仙姑身着朝霞服站立云端,正当人们跪地膜拜之际,一束黄绫由空中飘落到凤凰台上,上面写着这样的诗句:

云母溪畔胜天台,千树万树桃花开;

玉箫吹过黄龙洞,勿引长度跨鹤来。

寄语张家与李家,体将尘事闹闲情;

蓬莱弱水今清浅,满地花荫护月明。

已趁神仙入紫薇,水乡回首尚迟迟;

千年留取井边履,说与草堂仙子知。

诗中有对故乡风物的眷恋,也有对乡人的殷殷叮咛,更有对神仙生涯幽寂情怀的剖白,劝导凡人要珍惜自己的生活。真是“人人都说神仙好,谁知神仙有烦恼,劝君惜取凡人时,莫待时光空自消!”

说法二

何仙姑,唐广州增城何泰之女。相传年十四五梦神人教食云母粉,身轻不死。景龙中白日飞升。世谓之何仙姑,俗传为八仙之一。

关于她的故乡,除广东增城说之外,还有广西、福建、浙江、安徽、湖南等多种说法。说法的不一,大概是因为历史上本无此人。

另有一说是:何仙姑原名何秀姑,生于武则天朝某年二月初七。父亲开豆腐坊,她自幼做父亲的帮手。十三四岁时到野外游玩,遇见了云游的铁拐李、吕洞宾和张果老,三位神仙给她吃了仙桃、仙枣和云母片,从此她再也不觉饥饿,并能预卜未来,知人祸福。乡亲们为她盖了一座小楼,要她住在那里,人们常来这里请她算命。渐渐地,何秀姑的名字变成了何仙姑。

《仙佛奇踪》说:何仙姑为广州增城一位叫何泰的女儿。生时头顶有六条头发。十六岁时梦见仙人教他:「吃云母粉,可以轻身而且长生不死。」于是她照仙人的指示,吃云母,发誓不嫁,经常来往山谷之中,健行如飞。每天的早上出去,晚上带回一些山果给她的母亲吃。后逐渐不吃五谷,武则天遣使召见她去宫中,在入京中的途中忽然失踪。之后白日生仙。唐天宝九年,出现在麻姑坛中,站立在五朵云中,其后,又出现在广州的小石楼。

宋曾敏行《独醒杂志》记载:「狄青早年在争南侬时路过永州,听说何仙姑能预知吉凶,便特地去询问战争的结果,何仙姑说:「公不必见贼,贼败且走。」开始狄青不信,后来宋军先锋与南侬智高的兵交战,不机回合,智高战败并逃入大理国。

找 大师 算命消灾,罗平一七旬老人被骗15000元

联系我们

Q Q:

微信号: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