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门神都有哪些人物在厦门或福建开算命馆,周易,生意好吗福州有哪些故事传说和对联谜语秦琼、尉迟恭、魏征、包公、海瑞等。
1、秦琼
秦琼(?—638年),字叔宝,齐州历城(今山东济南市)人,隋末唐初名将。初为隋将,先后在来护儿、张须陀、裴仁基帐下任职,因勇武过人而远近闻名。
后随裴仁基投奔瓦岗军领袖李密,瓦岗败亡后转投王世充,因见王世充为人奸诈,与程咬金等人一起投奔李唐。
投唐后随李世民南征北战,是一个能在万马军中取敌将首级的勇将,但也因此浑身是伤。唐统一后,秦琼久病缠身,于贞观十二年(638)病逝。
生前官至左武卫大将军、翼国公,死后追赠为徐州都督、胡国公,谥曰“壮”。贞观十七年被列入凌烟阁二十四功臣。
2、尉迟恭
尉迟敬德(585年-658年12月26日),名融(后世误载名“恭”),字敬德,以字行,朔州善阳(今山西省神池县)人。唐朝名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尉迟敬德纯朴忠厚,勇武善战,一生戎马倥偬,征战南北,驰骋疆场,屡立战功。玄武门之变时助李世民夺取帝位。官至右武侯大将军,封鄂国公。晚年谢宾客不与通,于显庆三年(658年)去世,册赠司徒、并州都督,谥号“忠武”,陪葬昭陵。
传说敬德面如黑炭,擅使铁鞭,骑乌骓马,据《西游记》一书,尉迟恭与秦琼因保护唐太宗李世民免于龙王鬼魂之犯,成为两位道教传统门神,尉迟恭年少时曾为铁匠,后世铁匠常奉之为职业守护神。
3、魏征
魏徵(北周大象二年(580年)-唐贞观十七年(643年2月11日)),字玄成,祖籍巨鹿郡下曲阳县(现晋州市)。
隋唐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和史学家,因直言进谏,辅佐唐太宗共同创建“贞观之治”的大业,被后人称为“一代名相”。
官至光禄大夫,封郑国公,谥号“文贞”。葬礼从简。同年入凌烟阁。
著有《隋书》序论,《梁书》、《陈书》、《齐书》的总论等。其言论多见《贞观政要》。其中最著名,并流传下来的谏文表---《谏太宗十思疏》。
4、包公
包拯(999年-1062年7月3日),字希仁。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肥东)人。北宋名臣。
天圣五年(1027年),包拯登进士第。累迁监察御史,曾建议练兵选将、充实边备。历任三司户部判官,京东、陕西、河北路转运使。入朝担任三司户部副使,请求朝廷准许解盐通商买卖。
改知谏院,多次论劾权贵。授龙图阁直学士、河北都转运使,移知瀛、扬诸州,再召入朝,历权知开封府、权御史中丞、三司使等职。
嘉祐六年(1061年),任枢密副使。因曾任天章阁待制、龙图阁直学士,故世称“包待制”、“包龙图”。
嘉祐七年(1062年),包拯逝世,年六十四。追赠礼部尚书,谥号“孝肃”,后世称其为“包孝肃”。有《包孝肃公奏议》传世。
包拯廉洁公正、立朝刚毅,不附权贵,铁面无私,且英明决断,敢于替百姓申不平,故有“包青天”及“包公”之名,京师有“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之语。
后世将他奉为神明崇拜,认为他是奎星转世,由于民间传其黑面形象,亦被称为“包青天”。
5、海瑞
海瑞(1514年1月22日-1587年11月13日),字汝贤,号刚峰,海南琼山(今海口市)人。明朝著名清官。海瑞一生,经历了正德、嘉靖、隆庆、万历四朝。
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海瑞参加乡试中举,初任福建南平教渝,后升浙江淳安和江西兴国知县,推行清丈、平赋税,并屡平冤假错案,打击贪官污吏,深得民心。
历任州判官、户部主事、兵部主事、尚宝丞、两京左右通政、右佥都御史等职。他打击豪强,疏浚河道,修筑水利工程,力主严惩贪官污吏,禁止徇私受贿,并推行一条鞭法,强令贪官污吏退田还民,遂有“海青天”之誉。
万历十五年(1587年),海瑞病死于南京官邸。获赠太子太保,谥号忠介。海瑞死后,关于他的传说故事,民间广为流传。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门神
应该不错。
首先你的能力得真的足够,面对各种客户逗得能应付。
那里的人比较信周易等传统文化。当然也会有些比较难缠的人物(应该不必再提示了吧)。
主要是香港台湾人最信。
在那里人流物流比较密集,房租相比也很高。除非你的能力极强,也比较准,能有较多的客源,否则我不建议你在哪里开馆。
只是建议,不如自己筮卜一下,再做定夺
海日宜晞发
天风为振衣陈宝琛题福州岁寒楼别墅海天阁
细看洞中景
方知眼界广福州永泰方广岩联,林素园撰
眼中沧海小
衣上白云多福州鼓山联,林世壁撰
宅入先贤传
门听长者车梁九山复集杜句改署福建福州黄巷老屋门联
座对贤人酒
门听长者车梁九山手书杜句作福建福州黄巷老屋门联
万里海天臣子
一堂桑梓弟兄明叶文忠(向高)撰京师福建福州会馆燕誉
安知住世君非佛
想是前身我亦僧福建福州林阳寺——明·叶向高
百丈松楸驯鹿土
千秋圭节卧牛眠福州:林则徐墓,在福州北郊马鞍村
半夜丝桐弹霁月
一樽竹史醉清风陈宝琛题福州双门楼聚春园菜馆
碧涧生潮朝自暮
青山如画古犹今福州:朱熹题西禅寺,在福州怡山
材拟圭璋方特达
文归雅正薄艰深乾隆题福建鳌峰书院鉴亭,位于福州
藏书岂为儿孙计
有志都教馆阁登福州北后街环碧轩藏书楼联龚易图撰
长空有月明两岸
秋水无波行一舟 [清]林则徐题福州西湖宛在堂
春来赏雨延秋月
晓起劙桑夜课蚕陈宝琛题福建观文书院,位于福州
登丘望海无涯思
摩石听松一适时陈宝琛题福州岁寒楼别墅海天阁
地出灵泉润海表
天生石鼓镇闽中——福州望州亭
福建绅衿一马尾
漳州道府两头牛嘲福州船政局兼马尾船长沈幼丹、漳州知府
公刘曾画生民策
司稼常担粒食忧黄乃裳题沙捞越“新福建福州总公司”
古佛由来皆铁汉
凡夫但说是金身福州:曾异题开元寺,在福州经院巷
海到无边天作岸
山登绝顶我为峰福州:林则徐题鼓山
郊原雨足云归岫
台阁风清月在天福州:叶季韶题西湖桂斋,在西湖步云桥旁
进退一身关社稷
英灵千古镇湖山林则徐题福州小西湖李忠定公祠
君欲欺心神未许
汝敢昧己我难瞒福州:涌泉寺,在鼓山半山腰的白云峰麓
屴崱峰高千壑秀
灵泉胜迹一水幽福州:鼓山屴崱峰,俗称绝顶峰,可观日出
流连不尽登临兴
俯仰犹思去往情福州鼓山联,佚名撰
龙门世泽华跗盛
鲸海威名草木知梁同书寿尹文端(继善)之子为福建福州将
人世大难开笑口
肚皮终不合时宜福建福州华严寺弥勒龛——近·陈宝琛
桑拓几家湖上社
芙蓉十里水边城黄莘田福建福州小西湖
山川寄迹原非我
天地为庐亦借人福州:林兆恩题金山塔
似我空为门外汉
伊人宛在水中央福州:且菽园题西湖宛在堂
苔壑泉流松荫境
龙峰山抱水环腰福州苔泉联蔡襄撰
一、朱熹与晦翁岩
话说那一年,朱熹前往长乐讲学,路经石龙岭时被一群歹人劫去衣物。这下朱熹算遭殃了,身无分文,举目无亲。当轿夫,当搬运工,一个文弱书生怎能干这等苦差事?只好化名李铁口在潭头街摆了个看命摊。这朱熹早年研究过麻衣相法,上晓天文,下晓地理;能知过去未来,能断吉凶祸福。没想到今天却派上用场,用它来混口饭吃。
一个外乡人,刚到一个陌生的地方,生意哪会好?朱熹摆了一天摊,只给两个人定时、合婚,挣得钱只够吃饭,连旅店都住不起,晚上只好寄宿在土地庙中。第二天,朱熹刚在街边摆下摊,挂起招牌,迎面来了个戴黑巾穿蓝衫的书生,年纪20挂零。这书生叫刘砥,是额头乡首富。朱熹眉头紧皱,嘴里吱吱唔唔不敢出声。到现在他的早饭还没吃呢,肚中早唱起“空城计”了,真想赚两片铜板混碗饭吃。那书生哪知朱熹的心思,忙安慰道:“先生,你就直说吧,君子看命闻凶不闻吉。”朱熹故意犹豫好大一阵,才叹了声气:“贵造命相很坏,印堂发暗无光,嘴唇尖削如鼠,是双蛇锁口。恕我直言。”话到嘴边又忍住了。他艰难地咽下一口从腹中泛上的酸水,又接下说:“不出三天,家中必有大难,命定求乞,三十四岁当死。”书生听后扔下几枚铜板,冷冷一笑:“我家有良田千亩,岂能成为乞丐?看命嘴,犬放屁。”说完拔腿就走。街上顿时围过来一大群闲人,朱熹从地上捡起铜板,怕砸招牌忙上前将那书生拦住:“公子留步!我李铁口祸福直断。如若不灵,三天后再来潭头街砸我招牌。我当街从你胯下爬过。”这一席话果然镇住了半街人,这是哪路神仙?这么厉害?我们不妨也试一试?
这下朱熹时来运转,算命摊前门庭若市……
转眼三天过去了,刘砥一家无灾无难,吉祥平安。他记起三天前李铁口夸下的海口,特意来到潭头街找朱熹算账。朱熹眼尖,见刘砥找上门,心想:坏事了,三天前那番话是随口胡言乱语,为了混口饭吃迫不得以才这样说的。今天可得认真对付了。隔了半条街,他就向刘砥作揖:“公子别来无恙?”刘砥半天玩笑地抓起招牌说:“我今天特地来砸你的招牌。”“该砸该砸!”朱熹急出一身冷汗。好在他脑子转得快,眉头一皱,话头立即一转:“不过,在砸招牌之胶,能让老夫再看一次命相?”刘砥应道:“再看一次有何妨?”于是朱熹装模作样又把刘砥从头到脚端详一番。最后一双目光停在他的脸上。只见对方印堂发亮嘴唇圆润。“公子,你的命相变了!”朱熹惊叹道:“过去是双蛇锁口,如今变成双龙抱珠。你这是大富大贵的命相。老夫敢断定公子你必定做了件大好事。不然你肯定逃不过此番劫难。”
刘砥听了也怔住了,心想:“这李铁口果我不含糊!他记起三天前发生的那件事。世间的事就有那么巧,你说怪不怪?”三天前,他离开潭头街回家。算命的话他并未放在心上。走着,走着,他来到偏僻的河边,抬头见前面一株大树上悬着一件东西,摇晃着,定睛一看,高喊:“有人上呆了。”嘴里叫喊,双脚大步奔过去,把那人解了下来。一看,原来是位年轻的孕妇。等那女人醒过来便问她:“娘子为何轻生?”那女人未曾开口先流下眼泪,叹道:“今春黄河决堤,家乡遭了水灾。丈夫带奴家到这里投亲不遇。上半个月,丈夫不幸病故。埋葬好丈夫,奴家身上一文不名,只好横下心来走这条绝路,幸遇公子搭救。”
他一想:“救人救到底,半途撒手,这孕妇与肚里的孩子还是要死的。”于是,他将那孕妇带到家里,请医生为她看病抓药。临走时,还送了不少钱给那女人。这件事神不知鬼不觉,这李铁口怎么知道呢?看来,此人并非等头之辈。想到这,刘砥放下招牌,竖起大拇指,称赞道:“神,神!”朱熹摇头苦笑:“一派胡言竟也能当真?我正准备金盆洗手呢!”刘砥向朱熹深深地鞠了一躬,“请先生赏脸,到寒舍一叙可好?”朱熹满脸含笑,答应了,便跟刘砥来到额头。朱熹见刘砥是个正人君子,才将自己真实的身份告诉他,还向他讲述此番离奇的历险记。刘砥见客人就是朱熹,别提有多高兴。他马上唤出胞弟刘砺。兄弟俩跪在地上各自向朱熹磕了三个响头,正式成为朱熹的弟子。
从此,朱熹就留在额头。他在村后额头岩白鹿洞外筑了间精舍,开馆授徒。在朱熹精心教导下,刘砥刘砺两兄弟先后中了进士,金榜题名。从此额头乡改名二刘乡。朱熹开馆授徒的额头岩也改名晦翁岩。真是村以人名,人又以村而益彰也。长乐民间故事分享第二篇
朱熹种墨竹
在朱熹当年讲学的地方长乐三溪紫阳阁外,有一片墨竹林。一丛丛竹竿漆黑如墨,婷婷玉立,婀娜多姿。据说全中国只有三溪这儿才长有墨,这墨竹还是朱熹亲自栽种的呢。
当时朱熹刚从二刘辗转来到三溪讲学,见山上只有松、梅二友,便吩咐刘砥、刘砺两兄弟从晦翁岩移来一丛绿竹,栽在紫阳阁外。每天,朱熹讲学结束之后,将写字时剩下的余墨、洗砚水泼在阁外竹丛上。日久天长,竹子就染成黑色的了,连新生的幼竹也墨黑如漆。朱熹好生欢喜,亲自点了点数,整整九九八十一株。这可是世间的珍稀品种啊!这事很快传遍长乐,传遍八闽大地。许多人特地跑到三溪看墨竹来了。一时三溪村游人如鲫。好稀奇的墨竹啊,墨黑如漆的竹身衬着翠绿的叶子在轻风中摇曳,如同一群风姿绰约的妙龄靓女,真是人见人爱。好多商家财主爱不释手,纷纷向朱熹提出要用重金购买墨竹。朱熹总是面带微笑耐心规劝:“我劝你们还是别买的好。常言道:一方水土养一方物。买了你们也种不活,即便栽活了也会变种。”客人们半疑半信,只好乘兴而来败兴而去。
此事传到邻村一个叫邱八的财主的耳朵中。这人心肠歹毒,一肚子坏水。他居然花高价请了当地几个歹仔去偷掘墨竹。那歹仔头叫刘二,家就住在三溪村西头,离紫阳阁不足三百步。他大哥在与元军作战中以身殉国,家中仅剩一个年近花甲的老母。那刘平日游手好闲,时常和一批无赖恶少聚众赌博、打架斗殴。村中的人们都像躲瘟疫似的躲着他。那一夜,天上星月无光,地上寒风凛冽。刘二带丰一群歹仔,各自带上镐头、锄头偷偷窜到紫阳阁下。谁知一行人刚拢近那片墨竹林时,只听“嗖”的一声,从竹林中蹿出一条丈二长水桶精的大蟒蛇,吓得那伙人七魂去了五魄,哭爹叫娘,扔了锄头、镐头没命地跑。有的摔断腿,有的跌折胳膊,有的砸破脑壳。刘二见事情败露,自觉无颜见人,连夜下海当海匪去了。从此没人再敢来偷竹了。村里人就说这墨竹是天上神物,玉帝派大蟒蛇来保护它。朱熹怀着虔诚的心情在紫阳阁岩头写下“溪山第一”四个大字。字体古朴苍劲,与阁外墨竹林相映成趣。
再说刘二的老母,听说儿子干了这种丢人的事后羞愧交加。好忍受不了晚年凄凉的生活和邻里的嘲笑,在梁上拴了根吊绳一走了之。刘家没有后代,尸体扔在破茅房中大半个上午了也没人收拾。朱熹心地善良,亲自领着学生来帮助料理后事。可是朱熹囊空如洗,这丧事又怎么办得起来呢?
此事传到邱八的耳中,他马上派大管家赶到三溪求见朱熹,提出愿出每根一百两银子的天价购买五根墨竹。朱熹正愁无钱料理丧事,听那大管家讲明来意后却又为难起来,只见朱熹背着手在墨竹林里溜达了好大阵后,才咬着牙开了腔:“罢,卖了!反正墨竹长在三溪。”
那大管家千恩万谢,掘了五根墨竹后留下一张五百两银票就走了。当晚,地上又窜出五根墨黑如漆的幼竹。一数,总共还是九九八十一根,真是神了。朱熹购买了一具棺木,替刘二的娘换上一套新装,还亲自为死者写了副挽联:
老松阅世忘年岁
丛竹生孙较短长
出丧那天,村中男女老少身披孝服前来为刘二老母送行。送葬的队伍刚出村东头,就被跪在路中央一位披麻戴孝的男人拦住了。原来是刘二闻讯赶回来奔丧。他见父老乡亲不计前嫌为自己母亲送葬,深受感动,扑在棺木上号啕大哭:“娘啊,我对不起你,对不起父老乡亲。”哭毕,他跪在朱熹面前,掏出一把匕首,当众削下自己的右手食指,决心今后要改恶从善。朱熹忙扶起刘二。为他拭净脸上的泪水,这时鞭炮齐鸣,纸钱飘飞,朱熹领着众乡亲把刘二老母的棺木送入墓地。
此次丧事办得既风光又节俭,仅用去二两银子。朱熹见刘二家一贫如洗,又拿了十两银子给刘二,让他做点小生意。刘二听从朱熹劝导。果然改恶从善,金盆洗水。朱熹又将剩下的四百八十八两银子如数交给村祠堂,交代乡老用这些钱赡养孤寡老人。他还不收分文束修(这个字是月字底),招了十余名贫寒的三溪农家子弟,教他们读书写字。每天上完课,让这些学生帮助村中的老劈柴挑水。在朱熹的教化下,三溪的乡风越来越好。年老孤独的人,每日只要将菜篮挂在门前,就有人代为买菜。水缸的水快用尽时,只要将缸盖揭开,就人有代为挑水。这种乡风一直流传到今天。
再说那邱八,后来把墨竹带到临安,当作贡品献给朝廷,被皇上封了个七品芝麻官,候补闽清知县。谁知那墨竹种下不到两个月,竹竿的颜色就褪了。皇上龙颜大怒,立即降旨将邱八凌迟示众。
三溪紫阳阁外如今仍有墨竹。不少人从这里掘了墨竹移栽到家中,大都种不活。活了的过两三个月后,竹子也褪尽了墨色。更有趣的是从朱熹种竹到今天,一千多年过去了,那丛墨竹仍旧只是九九八十一株。一株不增,一株不减。你说奇怪不奇怪?长乐民间故事分享之第三篇
徐承禧自题求雨诗
光绪二年,长乐调来个新知县,叫徐承禧。徐知县刚上任,下长乐一带就遇上百年不遇的旱灾。五十余天滴雨未下,土地龟裂河底朝天,连榕树都耷拉着枝丫。百姓叫天不应叫地不灵,纷纷结伴到县衙请徐知县为民祈雨。
徐知县听了民众的呼声后,胸中憋者股闷气。这徐知县是江宁(南京)六合监生,幼年时接受了当时西方的新思想,不信邪,不信鬼,自然也不相信祈雨这一民间陋俗。然而公开反对显然违背民愿。这该怎么办?……天气闷热,连从江边吹来的风也是热辣辣的,带着种烤焦的烟叶的味儿。徐知县吸了口干燥的热风后,驱散了胸中的闷气,脑子开始变清醒了:天气这么干燥,这雨一时半刻是下不了的。天不下雨,祈雨不灵,那时就好办事。一条在他心中酝酿许久的方案也考虑周全!想到这里,徐知县嘴角漾出一丝让人不易觉察的微笑:“好吧,就依你们一回。”
祈雨先要沐浴斋戒,然后脚穿芒鞋,坐上拆去遮阳盖的四抬大轿前往三溪天龙井。天龙井离县城有五十里路。路途遥远。五更鸡刚鸣,徐知县就乘轿出发了,到达天龙井时,已日出三竿了。溪边,早搭起座高达三丈三尺的祈雨坛,上面摆着不少猪头羊头。听说知县要来祈雨,老百姓争相赶来观看,沿溪两岸跪满了民众,万头攒动。传说这天龙井底下蛰伏着一条乌龙。祈雨十分灵验。
徐知县在一群绅老陪伴下健步登上祈雨坛,燃香拜过天地后,在烈日下跪着祷告……随着一声螺号长鸣,人们纷纷搬起祭雨坛上的猪头羊头扔到溪中。顿时鞭炮鸣鼓喧天。沿溪两岸万众齐声呐喊:“龙王爷快下雨!龙王爷快下雨!”喊声震天动地。赤日炎炎似火烧,蓝天底下不见一丝纤云。整个大地像笼罩在蒸笼中似的,闷得人透不过气来。徐知县额上开始沁出串串豆粒大的汗珠,他望了望四周跪着祷告的民众,心中却火灼似的疼,连声默念:愚蠢呀愚蠢!
知县祈雨过后三日,依然赤日炎炎,不见半点雨丝。第四天一早,县衙门外出现了一道白字诗:
徐老真不通,祈雨祈南风。
白天好晒霉,夜晚好凉风。
这首白字诗很有韵味,百姓争相观看。一传十,十传百,百传千,不到半天时间传遍整个县城。衙差急忙揭下这首白字诗呈给徐知县。徐知县微微一笑,望也不望一下白字诗,连击数下巴掌:“妙哉!此乃天助我也!”竟乐得手舞足蹈,站在一旁的衙差也跟着傻笑。
见衙差转身要走,徐知县忙又将他唤住:“且慢走!”语毕,他从几案上抓起把狼毫笔,随手也写下一诗,叫衙差贴在原来地方。那诗是这样写的:
百姓你莫癫,本县不是仙;
祈雨体民意,靠人不靠天。
徐知县的诗同样吸引了不少百姓围观,并且也很快传诵开了。通过此番祈雨,人们也从中受到一次很好的教育,明白老天是靠不住的。徐知县见时机成熟了,开始着手实施他的方案。他召集来了各村乡绅,发动下长乐一百另八乡民众自筹银子修浚陈塘港,清理东、西两湖。原来长乐虽然地处闽江南岸,但正中央绵亘着一座长达百余里的董峰山,挡住了闽江滚滚东流之水。下长乐数万十亩土地平日灌溉全靠陈塘港,东、西两湖。陈塘港多年失修,四处漏水,东、西两湖淤积严重,原先一千余亩的湖面现今剩下不足三百亩,一遇天旱,数十万亩望天田便颗粒无收。徐知县一接任,就准备修浚陈塘港,清理东、西两湖。但此时大清王朝尾了。官贪民困,各地兵荒马乱,国库空虚,寅吃卯粮。官府哪里能拿出这一大笔钱来?只好交这一计划暂搁下了。没想到这场大旱帮了徐知县的忙。
绅老们听徐知县畅谈兴修水利的一席话后齐声称赞,更为他的一片爱民之心所感动。各村纷纷捐着出祠堂银。徐知县当场捐出一年俸银。银子不够,官府又张贴布告:凡受益田地,每亩收捐银半两,没钱的可以等下季收成时用稻谷抵替。很快就凑足了银子。众人拾柴火焰高,下长乐一百另八乡民众仅用三个月时间就修浚了陈塘港,清理完东、西两湖。第二年,尽管仍是大旱之年,下长乐一带郊原水足,田园丰收。金峰市场上一斗米只卖四个铜钱。
列位现在要问:那第一首诗白字诗是究竟是谁写的?这一首诗也是徐知县写的。他会写好几种字体,写成后让师爷找人在夜深人静时贴到衙门外。第一首诗算投石问路,第二首诗如同煽风点火。因为这时百姓已开始觉悟了。就这样,徐知县没花官府一文钱就为长乐民众办了一桩实事、好事。至今长乐人民仍然怀念这位心地善良的清官。长乐村西,有一条小溪。溪上有一座小桥,千百年来,当地人都叫它“降龙桥”。说起它的来历,却有一段惊心动魄的故事。
不知那朝那代,在溪边的一座祠堂里,一位老秀才教着十多位蒙童。这些蒙童都是十二、三岁光景,正是贪玩的年龄。其中有二位生得与众不同。一位面如重枣、眼如铜铃,其父为他取了一个单名——霸。另一位姓金,本村人氏,也是一个单名,叫做恩。长得是眉如刀剑、鼻如山梁,透着一股豪侠之气。二人平时十分要好。
话说某年四月的一天午后,老先生犯春困,不觉在教案上打起盹来。李霸见有机可乘,便对金恩说,我们何不出去嬉一会。金恩正有此意。于是二人便悄悄溜出大门,来到绿茵茵的小溪滩上玩耍起来。正玩得兴头之上,李霸忽然跳了起来,不顾溪水寒泠,涉过齐膝深的小溪,往对岸冲去。原来,对岸沙滩上卧着一个如鹅卵大小的蛋。李霸捡起蛋,满脸洋溢着笑意,回到了金恩的身旁。金恩感到好奇,定要仔细看看。一个不愿,一个要看,渐渐地争夺起来。李霸东躲西藏,慌乱无措中,把蛋连壳吞咽下肚。然后做着鬼脸,朝着金恩晃动双手,一脸得意。
突然,满脸得意的李霸现出痛苦之色,两眼发赤,汗如雨下,口中连连狂叫,直痛得在地上打滚。狂乱中,李霸滚进溪中。不知为何,李霸的身子一碰到溪水,疼痛就消除了,只是感到口渴的要命。他便大口大口地喝着溪水,不过一顿饭的功夫,整条小溪便被他喝得见了底。望着被自己喝干的溪底,李霸意犹未尽地站了起来,整个身上噼啪噼啪地响着,头上冒出了角,身上长出了鳞。口中连连嚎叫:“我要变成巨龙也!”金恩由同情到惊呆,现在已经十分镇定。看到李霸这好同窗变成这副怪样,发怒道:“你好好地也就罢了,如作恶,我定要学好法术,把你除掉!”李霸变成虬龙后,便一刻也停顿不住,腾身而起,呼呼地向着北方而去。所过之处,狂风大作,大雨倾盆,大树折断,房屋倒塌,人烟之处一片哭声。不过几个时辰,虬龙便来到了江西五岭山,潜伏在深山中修炼了。
再说金恩眼见李霸变成恶龙,腾飞而去,肯定去深山修炼,将来必成祸害。于是他立下决心,要寻师学艺,为民除害。第二日,金恩即拜别先生和父母乡邻,往峨眉山寻师去。金恩一路餐风露宿,直走了半年多,来到四川峨眉山地界。
金恩听人说峨眉山是一座仙山,上有神仙高人。心想,今日来到仙山,肯定能寻到师傅,便把一颗半年多悬挂着的心放了下来。在山脚摘些野果充饥后,找一个丛草厚处躺下身子,便沉沉地睡了过去。不知睡得多少个时辰,迷糊中,只觉一阵狂风刮过身边,金恩“嗖”地一下坐直身子,只见一只猛虎,朝他扑将过来。金恩本能地一躲,然而朝着山坡滚了下去,躲过了猛虎锋利的一爪。猛虎因长时间未曾进食,今天碰到如此美味,怎肯轻易放过。便“嗖嗖”地从高坡上往下猛扑。就在金恩眼看被猛虎撕咬的紧急关头,一位白发老人从天而降,驱走了畜生。金恩惊飞的魂魄刚收进胸腔,顾不得道谢救命之恩,朝着白发老人倒地便拜。原来,这位老人不是别人,正是得道的峨眉老祖。当峨眉老祖问清金恩的身世和来到峨眉的缘由后,面露喜色道:“看你虽然瘦小,却天资聪颖,又有为民除害之志,我且答应你。”金恩欢天喜地地随师傅峨眉老祖来到一处险峻的洞穴,安下心来学习法术。
金恩在峨眉山冬练三九,夏练三伏,不知不觉已过了三年。这三年中,李霸变成的虬龙也在刻苦修炼。在江西境内,穿山进谷,掀起多少恶浪。所过之处,洪水漫天,淹没了多少良田,毁坏了多少庄稼,使万千百姓流离失所。
一天,峨眉老祖屈指一算,发现虬龙作恶太过。心中有意叫徒弟金恩前往除害,便由身边小童叫来金恩。待金恩拜过师傅,峨眉老祖对金恩言道:“金儿,你在山上学道已有三载,下面虬龙作恶太甚,你愿不愿意下山,降伏恶龙,为民除害?”金恩大喜过望,心中想,三年夙愿就要实现,哪有不允之理,便连连点头一口应承。峨眉老祖见徒儿应允,便吩咐小童拿出秘藏宝物,一为斩妖剑,一为铁蜈蚣,赠与金恩:“你带在身边,如此,如此,赶快去吧!”
金恩当即拜别师傅,不过几个时辰,腾云来到江西地界。只见村庄里房屋成片坍塌,瓦砾成堆,良田毁坏,成为沙滩,百姓们衣不蔽体,艰难度日。真是满目疮痍,惨不堪言。看到如此景象,金恩除恶之念更加迫切。于是,驾着云头四处探查。一日,来到一处高山之颠,睁着朗目张望,只见离此约有五里之地的正前方一处山谷之上,浓云密布,轰隆之声不绝于耳,金恩断定恶龙十有八九在此,于是一个跳跃便飞向虬龙藏身之谷。只见溪边、山边人畜断首离肢,山羊、麂、鹿等动物横七竖八,溪流中的水也染成了血红一片。正当金恩四处张望之时,忽听一声巨吼,山岳震动,森林呼啸,一条巨龙从溪中翻腾而起,朝着金恩张牙舞爪冲来。金恩大吃一惊,定了定神,只见此条巨龙正是同窗李霸当初所变。便大喝道:“李霸,你这畜生,现变为巨龙,也该想想前身,尔等如此作恶,该当何罪!”虬龙一见金恩,想起当初变身之时金恩所说的话,心中大为恐慌,今日相遇,金恩必定有备而来,便压住恐慌之心,斗胆答道:“我们乃有同窗之谊,凡事可以商量,不要失去旧情,我成今日光景,也怪你当初抢怪蛋急迫。此是天意,望你见谅。”
金恩闻听此言,更是火冒三丈。心想,李霸现乃巨龙,早已失去人性,哪还有听规劝之心。便不再饶舌,咬牙切齿,举着三尺青锋斩妖剑,朝着虬龙三寸喉部猛力刺去。这边虬龙把头一摆,避开剑锋,须发戟张,眼如铜铃,爪若钢钩,瞭牙外露,张牙舞爪,口喷毒液,朝着金恩盘飞而至。金恩使出峨眉剑法,上下左右,有如一团火球,护住身心,并不时觑隙朝着虬龙致命处劈刺。一人一龙奋力拼搏,一直斗了三百余个回合。直斗得天昏地暗,日月无光。金恩越战越勇,斩妖剑显出神奇,一道金光,直射虬龙双眼。虬龙只觉眼前金光直逼,顿时头昏目眩,天旋地转。心中所念,如不及早抽身,必将毙命于此。于是,虚晃一枪,一声长吼,趁机掉头而去,使出吃奶之力,顺着浙江方向,紧裹团团乌云,腾空而跑。
金恩在蛾眉山吃了三年苦头,苦练收魔法术,为的是今天能一举歼灭虬龙,眼看就要大功告成,那由虬龙自由来往,于是,驾起祥云,朝着虬龙逃跑方向紧紧跟上。虬龙慌不择路,循着旧路,向东直奔,经玉山,过衢州,直向龙游而来。在龙游上空见有一条小溪蜿蜒曲折,忙从高空落下,潜入小溪,顺流而逃。所过之处,掀起了多少风浪,伤及了无数众生。此情此景,更触怒了金恩,他加速法力直追。怎奈虬龙逃命心切,又加上山溪蜿蜒曲折,虬龙遇水如虎添翼,渐渐地把金恩甩在了后面。
峨眉老祖虽在万里之外,这边金恩斗虬龙的一举一动、一招一式都了然于胸。此时他看到金恩被虬龙远远的甩开,如不及时设法,虬龙定会寻机隐藏,销声匿迹,到时三年的心血化为乌有,岂不对自己的名誉大大损伤。于是急忙唤来执法小童,如此这般吩咐一番。执法小童听从师傅教导,火速来到长乐村西,取来一块红岩石,镇在村口,伸出食指,遥空划动,红岩石上顿现闪耀着金光的五个大字“泰山石敢当”。执法小童布置好“泰山石”,来到小桥上,在桥墩上帖上“灵符”,然后盘坐在桥上,口中念念有词。
执法小童刚布置完毕,虬龙刚好飞到。他正欲穿村而过,只见村口一道金光挡住了去路。虬龙定神一看,金光之中一块石碑高大屹立,“泰山石敢当”五个大字显出无比威力。虬龙知道不妙,一个转身,直向小桥而来,竟欲穿过桥洞,遁水而去。不料执法童子双手合十,口中吐出震耳的咒语,挡住了去路。虬龙一个翻跃,盘转身子,向后撤退。此时,金恩已经追到。虬龙见前有追兵,后有护将,只有提起精神,一声巨吼,腾起长身,伸出巨爪,从高空直向金恩狂抓而下。金恩看到虬龙这架势,心中一惊,知道虬龙乃是拼死战法,便急忙架起斩妖剑,护住头部,取出铁蜈蚣,投向空中。虬龙一见铁蜈蚣,情知不妙,再斗下去也是枉然,便落到地面,点头投降。金恩把虬龙锁住,关在小溪边的翠屏洞中。
至今,金恩使用的铁蜈蚣还插在桥梁中。从此,长乐桥被人们叫作“降龙桥”。